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临平部队和驻临平各直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临平发展的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之处,主要是:经济增长还需加速,创新发展支撑力不够强;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薄弱环节,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不足;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依然趋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市整体品质有待提升,管理精细度还不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安置房建设等领域离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面临较大挑战;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干部担当执行意识、克难攻坚能力、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要直面群众关切,正视自身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改进。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在危与机的转换中赢得主动;又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在稳与进的统筹中增创优势,奋力书写临平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总目标,开展大抓发展主题年活动,全面实施五大战略性工程,以实干实绩实效展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临平担当。
建议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总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省市下达平安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聚力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细化“5+1”产业链实施路径,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加强“未来工厂”梯度化培育,力争新增省级“未来工厂”企业1家,新增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2家,市级“未来工厂”认定企业3家、培育企业20家。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力争新增省级认定平台3家,10家企业列入省市制造业“云上企业”培育库。以集成电路、算力等产业为发力点,壮大数字经济规模,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加大楼宇经济培育力度,力争亿元税收楼宇达到10幢。
着力做强产业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工业用地姓“工”,持续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提升家纺时尚产业能级,重点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和生物医药集聚区三大产业区块,加快推进科盛智能、赋成生物等项目建设,促进“红丰创新带”产业社区建设提质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制造业投资增长20%,奋力打造省高能级战略平台。临平新城要加快南融板块控规修编,全力推进乔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谋划打造钱江新城3.0版本,促进艺尚小镇、工业互联网小镇、算力小镇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西大门都市工业园、丰收湖总部园区和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8%以上,积极争创杭州未来产业高新区。大运河科创城要主动融入杭州大城北发展规划,整体构建“一园一城”发展格局,加快张家墩孵化器、塘栖AB岛文旅区块项目建设,提升改造陆家桥、塘栖工业园区,大力培育科创、文创、数字等新兴产业,力争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0%,努力成为接轨城西科创大走廊桥头堡。
着力扩大投资消费。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攻坚项目落地,“152”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政府投资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5%以上。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小林高科、信达生物等项目建设,制造业投资增长16%。着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民间投资增长15%。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专项债项目资金需求达到67.65亿元。大力支持住宿、餐饮、零售、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迅速回暖,积极发展直播带货、时尚美妆、数字贸易等新消费新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围绕头部企业、顶尖团队梳理完善产业地图和招商项目清单,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集中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其中1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10个、1个,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积极打造沪杭未来智造协同发展试验区。谋划建设运河二通道明智作业区,完善开放型经济基础配套。大力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培育自主品牌、防范贸易风险,货物进出口占全市份额保持稳定。持续做好对口帮扶、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区县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