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精准精细招引项目。瞄准“链主”“链核”“链源”企业,奔赴欧美日韩等国家,深耕北上广深等城市,强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加快形成“善‘抓’战略机遇、善‘扩’特色优势、善‘抢’新增长点”的项目招引新格局。全年新签约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0个,在招引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有为善为攻坚项目。压实部门、属地、项目主体责任,打破壁垒、加强协作、密切沟通,全力破解项目落地“中梗阻”,坚决畅通项目转化“快通道”。全年实现新增省重大项目2个,新开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的“226”目标。用心用情服务项目。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跑,以完善机制保障项目建设,以狠抓落实推动项目达效,“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程服务,确保新竣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
更高质量培育企业梯队。头雁领飞,打造企业标杆。建立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库,“一企一策”制定方案、集成政策、集中资源、精准服务。实现营收20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4家的“1234”目标。全面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进一步聚资源、调结构、增效益,全力争创AAA资信评级。强雁高飞,推进企业上市。动态摸底企业基础数据,完善“上市后备军团”,配备“上市服务管家”,靠前辅导资本运作、字号保护、股权激励等事项,全力做好股权登记、法规衔接、证照办理等业务,重点跟踪海阳科技、科化新材料等企业挂牌进程,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群雁齐飞,助力企业成长。持续开展“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规升巨”专项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重点项目库和退规风险企业库,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专班指导联动推进,精准帮扶促企发展,努力稳住现有规上企业,培育壮大规下企业,确保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其他“四上”企业120家以上。
二、深化创新驱动,增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力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高起点运营科创中心。坚持市场化、开放化、高端化理念,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完善运营模式,创新激励机制,优选科创项目,打造科技企业集聚、人才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科创海陵地标。高标准打造离岸基地。推进泰州(上海)离岸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北京、南京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拓展完善“本地+飞地”“在岸+离岸”研发新模式,助力本土企业“借梯登高”。高水平链接优质资源。推动省新材料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新能源企业与省、市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省级研发平台保有量达到70家,创成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实施高企培育行动。坚持企业所需、问题导向和客户思维,真正给企业创新想要的、急需的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破35家。实施数智赋能行动。引导企业以“智”提“质”,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快“机器换人”和“企业上云”步伐,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7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个、星级上云企业30家。实施品质提升行动。一手抓标准先行、一手抓品牌引领,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品牌发展之路。新增省级质量品牌2个,争创市长质量奖2个,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突破1900件、300件。
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构筑青年人才高地。大力实施“五个一”人才工程⑤,以“扬帆海陵”为牵引,以海纳人才科创集团为平台,聚焦主导产业优质岗位,健全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打造更多“乐享空间”,让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海陵、留在海陵。优化人才招引路径。建立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协调统一的引才机制,完善“引进—落地—支持”的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征集模式,“一事一议”“一人一议”,精准靶向招引,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20人以上。丰富人才交流活动。持续深化与中科院、省科协的交流合作,承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江苏分会,举办第四届“科企联姻”大会、第二届“智汇海陵”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积极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三、创优营商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主动对标先进,加强学习借鉴,细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营造创业投资“软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更好满足企业办事需求。构建系统集成的市场准入、项目服务体系,成立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分中心,实现涉企事项“一门通办”。调优要素供给。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打好“鼓励发展”和“倒逼整治”组合拳,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整合产能、能耗指标和环境容量,依法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用最快速度让企业获得最优资源。加强公平执法。坚持用“法治”代替“人情”,规范常态化联合执法和自由裁量权标准,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实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着力营造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塑造惠企稳企“大环境”。精准把脉,对接企业诉求。常态化开展“三大一送”行动⑥,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产业链配套、要素需求等情况,排定“问题清单”动态跟踪管理,协调解决瓶颈制约,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精准发力,减轻企业负担。依托“苏企通”建设惠企政策库,强化针对性帮扶举措,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推动红利“直达快享”,助力企业“轻装快跑”。精准服务,匹配共性需求。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助力企业获得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加强企业用工监测,优化公共招聘服务,拓展区域劳务协作,政企双向发力共同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创新产品,向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倾斜,引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