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5+4+X”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徐汇力量。

  全面强化中心辐射功能。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和特色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起点集聚发展,聚焦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细分行业,大力引进一批全球50强、100强机构。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加快徐家汇、徐汇滨江等区域高端商务载体建设。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消费、投资、外资外贸扩量增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聚焦三大中央活动区,做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持续引进高端顶级品牌、后街小众尖牌,培育更具特色的本土消费品牌,开展一系列首发首展首秀活动,加快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打造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潮流地标。坚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动线下接触性服务业加快恢复,释放消费需求。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重大工程超前谋划、储备和开竣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着重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集聚优质外资,吸引掌握核心技术和国际创新资源的外资外企,让跨国公司体系中的高端环节根植在徐汇,更好地“在上海、为全球”。

  推动四大产业集群提质扩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引擎,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百业,把握企业跃变发展期,支持龙头企业开拓软硬协同方向的业务板块,争取链主型企业落地数字核心板块,以在线医疗、在线商业等垂直领域为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流量型、平台型企业。培育生命健康产业新亮点,加快推动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在徐汇布局高附加值的业务板块,发挥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和标杆企业云科技赋能中心等平台作用,集聚顶尖CXO机构,推动更多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上市,提升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新优势,放大徐汇科创和文化资源的聚合效应,支持龙头企业跨界发展,鼓励打造创新型IP,大力培育引进优质数字广告企业,推动科普、教育、健康、体育等内容溢出,提升业态能级,做大产业价值。构筑现代金融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积极引进引导PE、VC等各类基金形成“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聚焦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资产管理领域,形成和放大标杆企业集聚效应,打造浦江金融南拓展带,形成西岸金融城“金城”、徐家汇中心“金楼”与衡复风貌区“金巷”的“金三角”布局。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产业生态,完善制度环境,强化责任落实,“招、留、育、增”并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为市场主体撑腰、打气、鼓劲、解难,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在一流的中心城区中培育出自己的一流企业。强化源头招商、产业链招商,优化土地、资金、楼宇等资源供给,集聚一批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培养面向全球市场的优秀创新型企业。紧盯重点楼宇,探索实施租税联动、进驻招商、一楼一档、载体共享、揭榜挂帅等政策机制,全面提升楼宇入驻率、属地率和贡献度,力争纳统楼宇属地率提升至60%,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70幢。持续实施助企纾困政策,加强企业走访联系,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重点,高效配置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提升国资国企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积极吸引央企跨区域整合资源,将全球总部、第二总部、事业部总部等落户徐汇。

  (二)聚焦科教人才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的配置效率,打响“科创绣带”品牌,形成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引领赛道风口的“核爆点”。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探索思政课程改革,深化中考改革、民办义务教育改革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高质普惠便捷发展,新增10所托幼一体园,实现社区托幼“宝宝屋”街镇全覆盖。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启动南站地区配套中学等一批中小学项目,加快复旦附中徐汇校区建设;推动南部职教中心建成开学,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深化与区域内高校资源对接,支持“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汇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对接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加快浦江实验室永久基地建设,支持区域内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贴身服务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加快打造区校社企协同的创新经济圈,以底层技术突破带动上下游要素聚集。强化全过程创新理念,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和全链条加速机制,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探索构建“1+N”升级版“TTO”平台体系,积极引进科技中介人才团队,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要素和金融资本的对接,做强徐汇资本国资创投平台,创新管理团队强制跟投、风险容错和退出等市场化机制,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打造一批高水平运营的孵化器,建立“能进能出”机制,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区建设,依托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等平台,推动形成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协同创新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0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