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持续提升城区软实力。发挥文化在塑造城区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做强徐家汇源、魅力衡复、古韵龙华、艺术西岸等为核心的“徐汇文化C圈”,打响“建筑可阅读”“浦江游览”等文旅品牌,提升都市旅游体验度,因地制宜打造更多“文旅+”新空间。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在漕开发、徐汇滨江等地区推进都市运动中心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6”系列文件,划小做实基层治理单元,形成“街镇—片区—居民区—微网格—楼组”五级组织架构,全面提高基层的快速响应和综合服务能力。创新街镇治理体系,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职能设置和“四中心”职责,持续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强化片区治理机制,梳理出急难愁盼和治理瓶颈两张问题清单,建立片区条块约请协调机制,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增强居民区自治共治能力,实现居委会沿街设置全覆盖,配齐配强居民区“头雁”,培育引导更多“社区达人”参与治理。大力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计划,完善邻里汇“生活盒子”规划布局,年内新建和提升11个,做到全域覆盖、便捷可及。

  同时,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对口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极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科普、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纂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五)系统集成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化治理

  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精细化,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绣出更高的城区环境品质,力争率先走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路。

  提升精细治理能级。深入推进全要素精细化治理,完成复兴中路等39条道路治理,基本实现风貌道路全覆盖,凝练出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和手势,向徐家汇、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推广。推动城市色彩、户外招牌、景观照明等区级导则落实落地,启动29条、31公里“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编制道路精细化管理养护导则,推进隔离护栏等市政设施减量化、标准化,逐步实现衡复风貌区、徐家汇、徐汇滨江等重点地区人行道提标。深化徐家汇体育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桥荫桥孔空间更新利用,实施35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

  树立数字治理样板。加强市区联动,争取先行先试,引领治理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底座,建强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队伍,持续动态更新“三个实有”数据库,推动数据上链、上云;在一张底图上接入更多立体数据,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数据治理标准化,促进数据共享更高效安全。拓展应用场景,注重高频场景转化、民生诉求响应和服务中心工作,深化“12345”热线办理、社区治理、精准营商等重点场景,提升线上线下全程协同、全时响应水平,切实做到管用、爱用、受用。升级移动政务系统,完善7×24小时工作机制,推动高频事件流程再造,形成扁平化信息传递和指挥网络,打造管用好用的政务移动端。

  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推动碳达峰实施方案九大行动计划落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河长+检察长”机制,落实河道精细化养护“一河一策”,推动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初雨调蓄设施建设,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打造“两环一带、贯通南北”的滨水步道。加强重点区域道路工地扬尘控制,确保PM2.5平均值不高于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不低于85%。深入实施绿色徐汇点线面提升计划,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段)等建设,打造更多“公园+”魅力新空间。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善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模式,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建设“无废城市”。

  (六)强化风险应对全面打造韧性城市标杆

  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韧性支撑,把安全工作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

  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做实分级分类诊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发热门诊的诊疗能力,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加强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引导居民当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

  维护城区安全运行。持续深化“3461”安全工作体系,分级防控重大安全风险。聚焦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特种设备、自建房、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大力推进社区“微基建”,做好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推动常态化群租整治和违法建筑拆除,消除“两改房屋”安全隐患,巩固非法规模化租赁场所整治成果。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实现食品安全系统治理。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效,严格做好群体性突出信访矛盾防范化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提升城区安全韧性。制定防灾减灾长期规划,推进4个社区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试点,推动25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认定,筹建区级、街镇、居委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储备点,提升对灾害事故的抵御恢复能力。全面治理住宅小区内老旧民防工程,推进地下空间精细化管理和公益化使用。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功能,建成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达标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0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