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城乡融合,聚力协调并进,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优势互补、共融共进,加快构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
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科学有序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建成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金融建筑产业园;开工建设钱塘江路、林洋南路等4条道路,完成丁仓港南路改造;新增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沿街建筑美化靓化,推动中心城区特色风貌塑造,彰显城市海派风格。深化蝶湖片区规划设计,优化景区功能布局,打造南部“城市客厅”。实施庙港河片区首开区开发工程,创新商业文旅街区建设,激发老城内在活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实施农贸市场周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电梯智能梯控装置加装试点,解危C级房屋9幢,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棚300个。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高质量种养殖基地建设布局,新建、升级高标准农田2.8万亩,推进区域化农技服务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加速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做大做强“四青作物”产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发挥产业强镇示范效应,推动特色渔业、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能级扩张,提升启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绿色农产品占比达73%。加快乡村品质升级,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三棚”整村治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农业废弃物处置、厕所革命;培育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23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5个,全力打造有景致、有故事、有乡愁的“江海田园”。完善村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拓展“互联网+农业”利用路径,鼓励农家乐、农村电商等业态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65万元。
扎实推进城乡功能完善。高质量编制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不断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布局。坚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做强镇域经济,推动更多人口向城镇集聚。完善镇区功能配套,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开展集镇环境整治行动,生活垃圾分类镇村比例达80%以上,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万户。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0公里,改造危桥10座,实施农村公路交通设施隐患治理500公里,争创省级城乡物流一体化达标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和专项债券,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建设。
五、聚焦绿色发展,聚力和谐共生,持续扮靓美丽启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让绿色成为启东的城市底色、鲜明特色。
深化污染防治。突出齐抓共管、协同并治,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问题、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销号,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园区空气异常预警和专项监测,推动企业技改升级,落实错峰生产,全力压降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巩固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保持100%。持续推进危废安全专项整治,重拳打击违规掩埋和跨区域转运,形成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
擦亮生态名片。更高站位推进长江大保护,从严抓好长江禁渔禁采工作,规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东段。实施江堤海堤达标加固工程24公里,实现最美江海岸线全线贯通,打造蓝绿交织的“缤纷百里”。巩固提升区域治水成效,推动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加速构建现代河网体系。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力度,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00条、生态河道示范片2个。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深入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争创省级生态岛试验区、国家级美丽海湾,高标准打造极具魅力的生态净土、江海绿廊。
厚植绿色基底。深入践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积极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探索规划建设“零碳园区”。深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完成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增装机规模超30万千瓦。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更多企业打造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加强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提升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六、聚焦普惠共享,聚力民生保障,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暖心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新增就业参保1.4万人、城乡居保转企保1.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建成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3个。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健全困难群体主动发现和动态救助预警机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探索多元安置方式,竣工安置房43万平方米,交付2570套。持续深化与陕西西乡、青海同仁对口支援协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