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工业倍增升级,以更高质量壮大经济实力
提升产业集聚力。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坚持不懈壮大氟盐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松辉氟新材料、福默斯新材料、道仕化学、盛和新材料、怡昊化工、金合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开源科技年产4万吨碳酸锂、广东飞南工业盐资源综合利用、科莱博生物化学年产1.6万吨电池添加剂、九二盐业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技改等项目落地开工,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力争首位产业集聚度再提升9个百分点,集群产值达400亿元。在食品医药、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启动实施五丰公司新增1.5万吨米粉生产线、深圳赛特硬质合金智能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啃佬鸭食品加工生产、茂源药业(二期)等项目,力争食品医药、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提升园区承载力。以打造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完成工业园区扩区批复,高质量完成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修编,并启动新一轮的调区扩区。全力推进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产城融合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新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完成西江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争取开辟瑞梅铁路危化品运输专用线,降低危化品运输安全风险。加强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九州工业基地为重点,全面清理企业闲置低效用地及厂房。强化“亩产论英雄”考核,深化“节地增效”行动,加强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管理,实现集约节约发展。建成产业大脑⑬并投入使用,提升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
提升企业竞争力。抓好企业梯次培育,全面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加快做好中氟化学、石磊氟材料等企业上市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推动凯鑫化工、鑫辉能源等规上工业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力争完成股改8家以上。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库,做好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年内新入规工业企业15家以上。强化政策帮扶和资源整合,支持石磊集团、中氟化学、九二盐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等方面有突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
(二)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以更广视野培育发展动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生物科创谷共享研发中试中心(二期)建设,加快推进艾立斯特寡糖类植物免疫激活剂项目产业化。推进芙蓉堂药业研发平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中成药二次创新开发研究中心。发挥高岭土资源综合利用和领域技术优势,启动建设九麒高岭土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企业工程研发中心,着力提升基地科技研发能力,力争实现省级工程研发中心零的突破。实施产业链精准靶向攻关行动,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挂帅”,年内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发明专利10件。
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继续实施“岚山骐骥”人才引育工程,多形式、全方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积极引进周末工程师和科技特派助农服务团专业人才。持续推进乡贤回归工程,进一步释放和君教育小镇“聚贤庄”“人才港”作用,推动会昌籍顶尖人才回流,着力打造人才转化中心、人才实训中心等人才平台,辐射带动各类技术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科技人才、乡贤能人、高校毕业生等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加强引进人才在薪酬、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更深层次激发发展活力
在深化改革上下实功。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攻坚行动。完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园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国企+供销”合并运营模式。加快“独好通”数字会昌APP场景运用迭代升级,努力打造全国、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示范区、“数字乡村”治理先行区。深化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改革⑭,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争创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持续巩固“五个五”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五级主体经营”乡村资产盘活利用、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改革成果,创新推出一批新的改革做法,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
在优化环境上出实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市县同权”“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首位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政务服务“异地通办”等重点改革事项。完成新市民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力争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智能型市民服务综合体,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加快建设“赣服通”会昌分厅5.0版本,深化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实现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进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改革,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推动政务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扎实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常态化召开产业链链长会和政企圆桌会议,深入开展“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小鬼难缠”“中梗阻”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治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扩大开放上见实效。坚持招大引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出台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聚焦首位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赛马比拼”,对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央企、行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的有功单位、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瞄准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等重点区域,依托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肉牛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扎实开展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借助基金村引入资本力量,创新开展资本招商,力争全年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力求在百亿项目引进上有突破。培育壮大外资企业和生产型外贸出口企业,力争实现外贸出口2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