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人才、产业等政策系统集成,支持社会力量设立定位准确、行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加快技术市场建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现零突破。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超过450件和1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件以上,新增注册商标2800件。
(二)致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工业立县、实业强县”,深化产业链“链长制”,扎实开展工业稳增长提质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做强标志性产业链。化工产业,聚焦省级碳四产业链,推动京博石化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成达新能源碳酸二甲酯等新材料项目,推动传统炼化向新能源、新材料延伸。实施京博农化绿色高端原药及配套、先达农化年产5000吨自动化烯草酮项目,加快农化产业扩能提效。粮油食品产业,聚焦省级食用植物油产业链,开工建设渤海油脂150万吨饲料蛋白及副产品深加工、香驰3万吨浓缩蛋白2万吨分离蛋白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持续打造植物基营养食品产业基地。金属板材产业,设立10亿元发展基金,发挥商会作用,引导组建联合体,筹划行业展会,重塑行业生态,高质量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确保新美达数字化高性能耐腐蚀新材料、滨博杭萧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项目投产,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商用厨具产业,成立产业联盟,设立5亿元发展基金,加快国家火炬智慧厨具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增强行业话语权,厨具产业产值达到320亿元。
强化产业园区支撑。推动经济开发区深耕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黄河智谷、新材料产业园、科创产业园等特色“区中园”,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个以上。推动省开发区调区扩区、省化工园区扩区。做实基础工作,争创省级高新区。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249亩,让优质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持续推进“智慧博兴”三年行动。用好5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发展引导资金,开展新型智慧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智慧园区运营中心,支持创美慧智发展大数据产业,支持兴安智慧科技打造无人机、机器人制造基地,新增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G应用场景5个。加快化工、厨具2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5亿元。
(三)致力扩大内需,激活内生发展新动力。抓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使生产、分配、流通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
持续扩大投资。加强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达效”全链条服务,着力提升重大项目牵引力。储备“四个一批”项目100个以上,全力抓好总投资764亿元的70个重点项目,力争京博石化年产5万吨高碳α烯烃及配套、国家能源博兴电厂等41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实施工业技改全覆盖行动。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年内新签约项目20个,其中,过5亿元项目5个,到位市外资金保持100亿元以上。
激发消费活力。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成运营市民文化中心、希尔顿惠庭酒店、国际商业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博兴国际大酒店、千乘商务宾馆、博兴融创大厦。提升改造特色商业街,培育高品质老字号,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夜间经济。继续做好消费券发放。培植文化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麻大湖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拉动旅游消费。实施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年内网络零售额达到55亿元。
完善流通网络。积极推进沾临至滨台高速联络线项目。全力保障205国道暨316省道改线,完成博兴港湖滨作业区一期项目。优化三级物流体系,科学运营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增强“滨新欧”“滨海欧”竞争力。积极推动铁路博兴站、兴福铁路物流园扩能提效。3大冷链物流基地、5个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全县货运量达到3000万吨,创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
(四)致力现代农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积极争创全省农业强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健全完善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继续实施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
做优农业产业。持续推进总投资12.6亿元的2个渔业项目,设施化养殖面积发展到62万平方米,渔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实施总投资14.5亿元的5个畜牧项目,新建肉食品深加工企业3家,打造肉禽屠宰加工产业集群、全产业优质饲料生产基地、生态养殖示范区。探索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强化品牌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乡土产业名品村10个以上。
建设和美乡村。启动实施园林景区化村庄建设三年行动,提升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成果,村庄绿化覆盖率、园林景区化村庄、“和美人家”庭院覆盖率分别达到50%、60%、50%。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完成“四好农村路”二期路网项目400公里,新建更新村内主次道路350公里。
促进农民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培育高素质农民260人以上,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个以上。探索农发集团牵头、县镇村三级合作模式,促进个体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链,拉动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村镇建设,满足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