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三区三线”划分,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面貌不断更新。扎实开展“拆迁攻坚扫尾行动”,彻底解决了十泉路北片区、大曲流河片区等多年遗留尾子。开工建设北一路、北二路等27条道路,打通了西一路、西二路等14条断头路,硬化路面50.8万平方米,绿化道路9.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10个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项目,完成33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扎实推进龙腾公园等7处口袋公园建设,提高了群众生活舒适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进总投资87.6亿元的十大城建项目,县人民医院北院区、一小北校区、农商行办公楼建成启用,北城文化艺术中心完成主体建设,第二净水厂等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城区(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40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8公里、雨水管网25公里。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新增城区集中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道5公里,日供气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城市管理不断规范。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我县成为山东省第一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建设试点县、视频智能应用创新试点县,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 完成右转车道改造7处、积水点治理13处,错时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1894个,有效缓解城区拥堵问题。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扎实推进餐饮油烟治理,规范物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优化“机械化深度保洁+人工及时保洁”的工作机制,城区保洁机械化率达到91%。
(五)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大力开展“改革提升年”活动,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创新突破,实施营商环境优化等10项创新行动,获得国家级改革创新成果8项、省级改革创新成果49项,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2项、省级改革试点12项。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改革、“行政复议+N调解”一案双立模式、跨行业水权交易、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等改革经验做法获国家部委和省市肯定、推广,获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报道。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组建县文旅集团,优化了城投、城发、水务集团主营定位及管理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新增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4家,新增临沂市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总数达到96家,增长43.3%;97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增长近1倍。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7项,开展产学研合作36项,国际科技合作6项,16个项目列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全域惠才”工程,出台加强新时代莒南人才工作的政策,鑫海科技与俄罗斯院士联合成功申报省“外专双百”项目,引进培育沂蒙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35名。滨海新材料、百特新材料2家企业分别在上海、济南设立研发中心,获批临沂市“人才飞地”。实施企业专利递进培育工程,全县专利授权量1396件,居全市第3位,同比增长53.3%。全面加强服务创新。建立企业诉求“马上办”工作机制,设立“沂蒙政务云客服”,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成为全市首个实现财政预算单位网上选取中介服务全程网办的县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新增市场主体1.03万个,总数达到7.04万个,同比增长17.2%,增速居全市第1位。
(六)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全县民生支出5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兜底能力进一步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920人,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安置7000多人。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养老待遇资金16.3亿元。兜底各类民政服务对象4.2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加大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为4.3万名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1390万元,残疾人之家“如康家园”实现镇街全覆盖。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发放优待证3.1万个。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县人社局被评为山东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先进集体。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被教育部确定为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临沂市领衔县区,大店镇、板泉镇分别被确定为省、市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临沂农校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院校,全县高考名优生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建立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成医保工作站645家。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5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推荐标准,13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基本标准,打造2.5公里就医服务圈。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新增省级卫生村122个,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敬老院9处,建设护理型床位550张。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成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成功争创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完成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建设,成功举办山东省铁人三项锦标赛。社会治理进一步优化。创新推进社会化治理,县乡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全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建设应急避难场所249处。
(七)发展底线获得新巩固。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深入贯彻中央防疫策略方针,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完善防控指挥体系,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快速高效处置疫情,妥善实现疫情防控转段,最大程度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突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攻坚活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2,居全市第3位,同比改善8.1%;优良天数272天,同比增加21天;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居全市第2位,同比改善10%。4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环境综合指数7.34,同比改善17.1%,改善率居全市第2位。开展新增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县土壤安全利用率100%。成功争创全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十五条”和省“八抓20条”,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0%、44.4%,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建成基层微型消防站268个,夯实基层应急救援基础。落实落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金融管控,持续做好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立案查处非法集资刑事案件6起;加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力度,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5亿元,处置率居全市第1位,不良贷款率降至1.06%,我县做法得到省银保监局表扬。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回应群众诉求百日集中行动”“信访积案集中攻坚化解行动”,上级交办的273件积案,已化解272件,化解率99.6%。全县四级访起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6%、8.2%,进京访量历史首次退出全省前100位。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县无刑事警情日达到205天,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完善舆情应急处置统一指挥机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478条。完成“12345•莒南首发”平台建设,全年共受理转办各类诉求11.6万件,办理质效全面提升。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外事侨务、融媒体、人民防空、工会、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