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0日)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力度,做到资金清、资产清、资源清,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农业技术骨干、农村劳动力 2500 人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持续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争先晋位擂台比武”活动,让农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大力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加快法治乡村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六)奋力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破解瓶颈、集聚资源,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活力更足。

  提升重点改革牵引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抓手,全链条优化业务流程,全场景强化数字应用,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广“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加强集成化、一站式服务供给,实现更多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企做精培强核心主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梯队型财源建设体系,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深化投融资改革,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推广“四证齐发”审批模式,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维护农民财产权益。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孵化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年内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5 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50 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1 家,实施省级创新项目 2 个以上。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各类科技计划 20项以上。优化升级人才政策,积极引育创新人才,办好“百企千岗进校园”“百校千才蓬莱行”等招引活动,实施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和“一园一港”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年内引进各类紧缺人才 2600 人以上。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完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提升开放共赢吸引力。聚焦“一带一路”沿线、RCEP 成员国家、欧美、日韩等重点市场,“一企一策”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年内新增外贸实绩企业 20 家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 158 亿元。用好烟台自贸区、综保区等平台,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抓好国家级葡萄酒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运行管理,帮助葡萄酒行业企业有效破解国外技贸壁垒,扩大产品出口。深化关地协同机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强与国际友城、知名商会、行业协会等交往交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支持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引进利用烟台自贸区创新成果,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七)奋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蓬莱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满意度越来越高。

  构筑更为坚实的保障体系。坚定不移稳就业,优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 4000 人次,新增城镇就业 590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1.5%以内。开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行动,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应保尽保。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适度提高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着眼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智慧养老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居民二孩、三孩生育补助标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扩大优质房产供给,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持续推动惠民殡葬改革,启动新公墓、新殡仪馆规划建设,倡树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

  办好更加满意的人民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投用富民路、恒大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蓬莱之心幼儿园。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内新易三学校交付使用。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在蓬莱一中、蓬莱二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办学层次,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支持烟台科技学院新建国际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强化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健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抓好校车、校园、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管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提供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持续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完成中医医院急救中心和医技科室改扩建,建成投用新疾控中心、紫荆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医共体建设,推进第二人民医院和大柳行、村里集、刘家沟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新创建 10 个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更好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现实需求。

  创造更高质量的文体生活。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全民阅读、送戏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 600 场次以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举办大中型群众性体育活动 200 场次以上。培育发展马拉松、海上运动、冰雪运动、沙滩运动等体育产业,争创国家级体育示范基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1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