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引擎升级,全力打赢三场大会战。精准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时”与“势”,紧紧围绕经济运行的“稳”和“进”,充分发挥工业根本支撑作用、项目关键驱动作用、消费基础拉动作用,打造更加强劲的发展引擎。
(一)打赢工业强县大会战。深化落实工业强县“1+10+5”工作体系,加速推进“五链融合”,全力提升产业质态。加快平台“腾拓”。实施新都片区全域工业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全年整治1980亩以上。加快金川片区产城融合,完善人才公寓、小镇客厅、商业街区等生活配套,打造以科创中心、云创蔚来为核心的“金川U创谷”。做好生态园区“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切实用好存量用地,积极谋划空间拓展,统筹推进集中供热、经二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北拓空间、南盘存量,新增建设用地600亩以上。推进项目“引落”。深入开展“十链百企共生”专项行动,推动利安隆二期、众卡二期尽快落地,万华智能、君晟电器全面开工,新枫新材料、大和三期、斯凯孚二期、小乔二期竣工投产。持续优化产业招商服务机制,坚持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实行零地招商、基金招商,全面激发“三期”、“四期”现象,招引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5个,力争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45亿元以上。深化主体“转育”。深入实施“凤凰”、“雄鹰”、“雏鹰”、“放水养鱼”和单项冠军培育行动,实行优质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打造雁阵型企业群落,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含小升规)15家以上,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6家以上、单项冠军1家。开展企业上市专项行动,发挥金融顾问作用,强化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培育,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力争完成股改企业2家。强化产业“技改”。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开展纺织、冷柜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实现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8.5万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项目15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GDP比重达3.5%以上。
(二)打赢项目攻坚大会战。开展项目投资“3115”攻坚行动,紧盯储备、前期、实施3个项目库,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全链条提速攻坚,力争固投总额超115亿元、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15个、全年引进产业项目115个。提效项目前端。常态化举办“一把手”项目谋划擂台赛,前期转化率同比增长30%,力争50%以上前期项目具备实施条件,争取南方水泥铁路专用线和龙潭水库等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落实投资项目代办制,完善项目决策推进办法,确保重大项目30天内决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50天”,政府投资项目“最多60天”。提速项目中端。全面开展“双牛”比拼、四级会审、拔钉除障等专项行动,落实周周有会商、月月有盘点、季季有开工,重点加快华创铜箔、招贤农光互补、西门地块综合开发等64个新建项目开工入库,力争500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数增长20%,努力实现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半年度达90%以上。提质项目末端。紧盯“五个结构投资”和省市县长工程,落实“三色”管理、滚动销号,强化投资督查、交办、协商闭环机制,全力保障云创产教融合园、新材料产业园等102个续建项目顺利推进,力争全年省市县长工程项目落地率达100%、制造业投资增长20%、“五个投资结构”增长10%以上,争取获省投资“赛马”激励1次以上。
(三)打赢消费扩容大会战。抢抓消费回补机遇,坚决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周期、组合式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刺激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政作用,承接“浙里来消费”系列活动,发放“U享常山”电子消费券和新春文旅消费券,落实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实现住宿、餐饮、零售同比增长10%以上。主动参与“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推广省级乡村放心消费建设标准,打造放心消费乡村特色精品1个。升级消费场景。实施景区镇村提质工程,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完成20个示范点提升改造,推动柚香谷创建3A景区。深化拓展田园综合体、“父亲的水稻田”等农文旅融合共富模式,推出一批休闲运动、工业旅游、沉浸式演艺等消费产品。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融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培育“宋诗之河”研学品牌,加快建设赵鼎考古公园、黄冈生态配套,打造龙绕溪美丽产业研学示范带,串联石博园、三衢石林、梅树底等精品旅游路线,力争实现泛研学旅行8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增长7.5%。加快建设元坳康养、远山云间、溪东碧水两湾乡村共富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打造消费热点。集成发展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民宿经济、舌尖经济,推出一批网红消费打卡地。隆重举办UU音乐节、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金牌赛事活动。深化培育夜间经济试点,打造“体育公园夜市”、“鲜辣美食街”等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推广腾云现代旅游根据地模式,推动渣濑湾等民宿集群建设,做优“常山漫居”民宿品牌,创建省级民宿2个以上。举办鲜辣美食节、展销会,推进“百县千碗”进民宿、进景区,培育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1家以上。
——聚焦发展动能聚合,全力打好三套组合拳。围绕精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改革牵引力、开放推动力、要素支撑力,加快形成发展动能的聚合效应。
(一)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坚定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在更多领域打造“桥和船”,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强动能、增效益。致力打造改革标杆。推进“两山合作社”改革,建成运营生态资源交易中心,启动实施生态共富“标准地”三年计划,力争收储资产资源突破20亿元、农村产权交易突破6000万元,建设“标准地”15个以上。开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市场运作,壮大实体业务,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争全年实现资产总额超400亿元、营业收入达18亿元。迭代“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善“248”运行机制,编撰本土教材,开展最佳案例评选,推动改革成效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深度激发科创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实体运作科创委员会,全面落实科技新政“十条”,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以上。建成投用科创中心,充分发挥浙大常山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浙理工常山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深化与浙大衢州“两院”、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等高校战略合作,加快杭电、衢州学院等院校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力争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推进惠企政策“一窗兑现”、网上申报、直达快享,确保“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比例达70%以上,网上兑现率100%。深化开展政务服务改革攻坚行动,升级重大项目服务专区,提供全链条集成服务。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完善“入企廉络员”机制,打响“常青藤”服务品牌,迭代“亲清健康加U站”,确保企业问题协调解决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