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全域乡村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实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清洁取暖改造,开展农村厕所规范改造提升工程,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4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0公里,实施胡营河拦蓄、西水东调等重点水利项目。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激发三农发展活力。严格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增高标准农田1.9万亩,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农场6家。有序流转农村土地5000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30万亩,让农民分享更多收益。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鲁担惠农贷”,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让农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五)更好品质推进城市更新,加速展现城市发展新颜值
精心规划城市。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多规合一”实施水平,突出“一轴两区”城市空间布局,编制城市更新、徒骇河两岸景观风貌等专项规划,明确新老城区功能定位,调整完善控制性详规。认真落实规委会评审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增强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设计,明晰建筑风格、色彩标识,强化城市天际线塑造,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让建筑可阅读、城市可记忆。
精致建设城市。实施总投资5.2亿元的何家、船厂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恒信大都会、阳光·一品等16个小区建设,党校新校区、警察训练基地竣工投用。建成沾华里·厚街、供销智慧商城等4个商业综合体,完善城市商圈。开展危旧平房清零、街区立面形象提升行动,扮靓城市面貌。投资2200万元,实施城市夜景亮化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以徒骇河沿岸为核心、道路灯光各具特色、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生态夜色。完成18.3公里城市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打通“断头路”3条,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充电桩60个,新建口袋公园5处,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塑优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精细管理城市。依托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优化数字城管、智慧交通功能,智慧社区实现全覆盖。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探索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突出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公共秩序、违法建设、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深化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机扫率和洒水率,拓展道路深度保洁覆盖面。建立全链条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完善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建成压缩中转站和分拣中心。深入推进居民小区“阳光透明酬金制”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六)更有温度推进民生保障,加速实现社会发展新进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区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区建成投用,22个小学操场竣工使用,开工建设2处学生公寓、2处教师周转房,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强课提质行动,积极探索轻负优质教学模式,推动“双减”工作落实。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成人民医院西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实施临床专科能力“腾飞计划”,打造市级重点专科5个。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一镇一特色”,县域就诊率、基层诊疗量保持在90%、72%以上。高标准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5万名慢病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200人以上,开发公益岗2000个。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民参保率超过96%。关注“一老一小”,建成公立托育机构1处,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实现政府统保。开展“晖暖万家”助残行动,残疾人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精准服务保障能力。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出台文化强区发展规划,挖掘冬枣文化、渔盐文化、红色文化,对接融入黄河文化谱系。充实“山东手造·沾化精品”项目库,建设非遗工坊、景区展示销售专区。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大型渔鼓戏《煮海》等作品角逐重大赛事。推动全民阅读,完善城乡健身设施,广泛组织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参加第二十届市运会。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前期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普惠公益、急民所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研究提出一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我们将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政府必做的大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七)更硬措施推进平安建设,加速构筑安全发展新屏障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加强医疗资源和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启动感染性疾病预防、发热和腹泻门诊楼建设。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强化重点群体防护,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努力做到“保健康、防重症”。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健全完善责任清晰、高效落实的齐抓共管机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诊断活动和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新建乡镇应急救援站5个,实现基层救援站全覆盖。严抓食品药品监管,持续开展危化品、交通、海洋、燃气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守牢生态文明底线。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持续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治理攻坚,空气优良率超过71%。贯彻《黄河保护法》,遵循“四水四定”原则,完成黄河水资源超载区治理;投资3.2亿元实施城镇雨污分流提升工程,实现“两清零、一提标”,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消Ⅴ”。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推动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高近海水质和生态质量。严控“两高”项目,完成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任务,打好能耗管控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