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拓展“三个模式”高密实践为基础,全域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将持续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坚持用产业思维发展农业,将城市资源反哺农村,以居民标准服务农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建设小麦种育繁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以上。高质量办好小麦文化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建设50亿级高品质鸡肉产业体系,生猪饲养量保持在百万头以上,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扎实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放大“高密农品·一诺千金”公用品牌效应,培育壮大畜牧、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潍坊市级以上示范农场1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加快“三农”数字监测平台、柴沟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富民新业态,打通农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全链路。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取暖改造等重点工作,完善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打造一批乡村健身广场、文化基地,新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畅通群众出行。开展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和服务升级,提升农村饮用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胶河综合治理、三坝一闸等重点水利工程,配合做好官路水库复建工作。
激发农村发展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股份占有和收益权保障机制,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做好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工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20处镇村流通服务设施,力争土地托管面积达到90%以上。启动法治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谋划建设一批衔接资金项目,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四)以提升城市能级活力为导向,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们将顺应群众期盼,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服务业态,着力建设品质之城、现代之城、活力之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建立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形态色彩管控体系,推进城市职住平衡。启动城区道路三年提升改造行动,实施密水大街、家纺路、花园街等道路建设,打造人民大街、夷安大道、凤凰大街三条样板街路。完成43.6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建成13个回迁安置区,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改造老旧小区51个。实施城中村立面整治提升。完成“揭榜挂帅”尾留户清零。加快南湖植物园西拓工程,新建一批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特色景观路,打造更多让群众“看得见、进得去、有品味”的休闲空间。
丰富城市服务业态。加快传统商圈经营模式创新,升级改造特色步行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中骏世界城等地标型消费载体,统筹布局主题餐厅、咖啡馆、酒吧等“第三空间”。超前引进一批中高端消费品牌和产品,培育壮大新零售、银发经济等新业态规模。提升城市品味,确保老年大学、图书馆等建成投用。办好“一镇一节会”“惠动凤城”消费年等系列活动,落实汽车、家电等消费升级政策,新增消费维权服务站50处以上。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任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工业、燃煤、机动车和烟尘专项治理,系统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实施7个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确保5个市控河流断面消除五类水体。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用途管制和风险管控,扩大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范围。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立“双碳”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县域可再生能源规划。
加强城市精细治理。升级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推动市容、市政、环卫、绿化全周期管理、全要素链接,常态化治理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城市顽疾。加快飞灰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开展门前五包“星级评选”活动,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农贸市场规范提升行动。推动公交车改革,扩增城区公交线路。探索“社区+国企”“红色物业”“共享物管”等物业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高城市社区服务质量。
(五)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着力拓展跃迁进阶发展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高密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我们将坚持以改革破题破局、以开放赋能赋势,打造动力澎湃的现代化新高密。
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集中推出一批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穿透式改革举措,打造新时代高密改革品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五极”服务模式,兑现“四零”服务承诺,全面提升服务场景、市场规则、诚信体系、法治环境。争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动100项重点高频电子证照证明上线应用。全面推行“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建立量化评估考核体系,完善提升改革述职、领导领衔、即时表扬通报等制度,营造重视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