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民生社会建设不断加强。22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社会保障扎实有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400人以上,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4650个,入选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单位。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2元提高到162元,省内首创领取社保待遇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位居潍坊第1位,普通门诊、住院实现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医保标准化服务入选省标准化试点项目。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参与单位。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成功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试点单位、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八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调处机制被省委改革办认定改革创新成果。公共服务优质均衡。9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5所学校实现“民转公”,高考进线人数“三连增”,职业教育发展集团组建完成、高效运行。人民医院首批纳入国家“千县工程”、获评全国“医共体建设标杆奖”,中医院入选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示范单位,两家医院在省公立医院绩效分类考核中均居潍坊第1名、全省第3名。文体事业不断发展,莫言文学馆基本建成,红高粱小镇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运动员在省第25届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量居潍坊首位、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社会治理精准高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2%和28.6%。强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创新开展周二镇街“书记访谈日”活动,“平安小院”“德邻客厅”基层治理模式实现镇街区全覆盖。东城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刑事发案下降20%。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取得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妇女、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气象、人防、台港澳、老龄、残联、慈善、档案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强化。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2件、政协提案182件。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推出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干群连心大走访”,办结群众诉求12万件。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反腐倡廉,政务生态持续改善。
各位代表,我们坚定不移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策略方针和各个阶段方案措施要求,充分发挥平战融合指挥体系优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场持续三年的抗疫斗争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广大人民教师坚守岗位,广大公安干警众志成城,还有广大基层工作者、志愿服务者,以及为疫情防控付出努力的社会各界人士,是你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扛起了职责、扛住了考验、扛下了委屈,换来了无数人的岁月静好,是你们在风雨中无惧逆行、无悔坚守、无私奉献,高密的万家灯火才格外明亮!你们是高密克难攻坚的最大底气,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奋力攻坚、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高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在高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城市能级活力尚未充分释放,城市功能、服务业态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任务还很重,群众仍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国企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措施,下大气力予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潍坊“1441”工作思路,深化拓展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攻坚突破年,坚定不移推进融圈发展、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富强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指标。
(一)以临港经济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建设临港经济区是高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是历史赋予高密的重大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倾聚要素资源,提升发展动能,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