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务实有力。深化平安赣榆建设,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重点信访件得到有效化解。全力化解政府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落实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全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实现“九连冠”。工会、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民族宗教、档案、气象、地方志、外事侨务、红十字、关心下一代、老龄、对台事务、新闻出版、科普、供销、见义勇为、优抚安置、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赣榆落地生根。加强依法行政,梳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03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落实政务公开,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224件。“12345”政务热线高效运转,受理市民诉求27.16万件。深化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三公”经费进一步压降,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审计监督持续增强,全面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积极参与防疫抗疫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向担当奉献、共克时艰的企业家、创业者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家乡发展的赣榆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还很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公共服务质量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后发先至”的关键之年,也是赣榆乘势而上、顺势赶超的“再突破”之年。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严峻复杂的外部风险挑战充满不确定性,越是困难我们越要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当前,赣榆正处在加压奋进、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在主导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取得积极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关键因素拉动下,高质量做好今年工作,我们有基础、有信心。
今年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突出经略海洋,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奋斗,不断赋予“主导产业大爆发、城市功能大提升、基础设施大突破、山海特色大彰显、民生福祉大改善、营商环境大优化”新内涵新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赣榆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80家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0家。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强区,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打造现代产业高地
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立足产业实际,推动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扩链、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光伏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投产横店东磁10GW光伏组件、神舟新能源1GW光伏组件扩产、安安25GW光伏组件边框、太平洋金沙电子专用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项目投产后产值突破260亿元。打造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融入全市万亿级石化产业大盘,推进“减油增化”,突破合成纤维及织造行业,加快丰海高新材料丙烷综合利用、华电LNG接收站、新江环保水处理剂等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粮油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开工建设中粮油脂连云港基地、瑞茂通饲料蛋白项目,建成投产腾信高端食品添加剂等项目,项目投产后产值突破160亿元。打造钢铁产业集群,推动镔鑫钢铁绿色转型,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1250立方米高炉投产达效,恒悦五金、泰本精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延伸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投产后产值突破240亿元。加快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实施技改项目20个,推动服装纺织、石材加工等传统产业规范化、高端化发展。
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围绕“4+11+N”园区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做好“筑巢引凤”。经济开发区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规划环评,启动协鑫热电异地迁建,完成污水处理厂技改扩能,打造以出口为主导的光伏产业基地。海洋经济开发区启动化工园区扩区,积极融入全市“1+4”石化产业发展拓展区,全力推进20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入河排口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序盘活闲置用地,推动化工集中区升格为省级化工园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市场化合作模式,推动惠榆新兴产业园打造南北共建示范园区,实现青柘线通车,优化供热管网布局,加快城发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核心要素承载力,加快省级高新区创建步伐,争取获得省政府批复。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完成航道疏浚、陆域吹填工程,完善蒸汽管网、污水处理等要素配套,打造中国沿海知名粮油产业加工基地。镇级工业集中区围绕“四有”标准,打造青口镇、赣马镇连片工业集中区,拓展班庄镇、城西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空间,提升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水平。特色产业集聚区突出特色、凸显集聚,推动电子商务、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发展。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围绕“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目标,加快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段一期、粮油码头建设,完成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开展15万吨级航道、兖日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推动铁路专用线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段开工,启动苏海3#通用泊位项目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