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现代化、勇当先行区,我们将以“实”的抓手,建设“六个强区”,领跑发展赛道,绘就泉山现代化实践多彩图景。
(一)全力推进产业高端、创新驱动的现代化强区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守实体经济,抢占未来赛道,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好徐州城区经济发展重要“压舱石”。
打牢经济发展“基础桩”。密切关注后疫情时代形势变化,推动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良性互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高效协同,推动经济更快走出疫情,实现超预期修复。发起招商引资攻势。抢抓央企总部外移、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强与重点央企、世界500强、实力民企对接合作,全年结转推进、新增亿元以上项目20个,“四新经济”项目480个。再掀项目建设高潮。对总投资465亿元的100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365亿元的63项城建重点工程,总投资6.8亿元的9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用好“领导包挂”“观摩点评”“督查交办”等制度,实现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升”。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持续升温杉杉奥特莱斯等龙头项目热度,促进罗森便利店尽快建成营业,放大倒马井、花语路等特色文化街区品牌效应,打造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购物节等消费新场景,培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消费新热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把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一揽子政策,领导带头走访重点企业,开展上门服务、问需服务,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发展有更大牵引力。加大华美热电等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大正表面等企业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
壮大产业发展“硬实力”。坚持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双轮驱动”,建立“四个一”推进机制,深化“321”主导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科技服务、高端商务商贸、文化旅游3个优势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推动雨润智慧冷链产业园、工业设计总部、小码大众等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加快发展都市工业。突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2个主导板块,重点推进俊兰生命科技园、沃泰电子等项目建设,好牙医总部基地、安全泄放装置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亿元。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发挥淮海大数据中心、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平台优势,精心实施老虎工业云、百度智能分选中心等项目,力争数字经济“四上企业”突破100家,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新增“智改数转”企业10家,星级上云企业12家。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泉山经济开发区聚焦电子材料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积极争取百思利精密制造等“招商引资1号工程”签约落地,着力实施总投资123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力争在全省开发区考评中实现进位。江苏淮海科技城统筹抓好淮海科创基地会展中心、创智科技园二期、中铁物资集团等项目建设,支持安泰生物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创建国家级工程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按照“一楼一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招引央企二级、三级公司,争取更多大型民企、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在泉设立总部。高标准抓好政校共建园区和街道特色园区的建设运营,打造特色鲜明、竞相发展、互促并进的园区新格局。
厚植科技创新“驱动力”。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重点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和“小升高”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景澜金刚石项目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碳氢元研究院数字化装备生产。加强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探索设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个。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与徐州医科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国家安科院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统筹用好“苏科贷”“徐知贷”等金融产品,促进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坚持省外引才与海外引才同向发力,深入开展“555”引才工程,加快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战略性人才。全面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对接服务,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让更多“千里马”在泉山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优化营商环境“生态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持续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三整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完善运行、招商、建设等机制,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打造具有清晰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支撑的产业实体。统筹抓好民生领域改革事项,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坚持用开放的思维应对挑战。支持徐工电商建设“丝路电商平台”和“二手工程机械平台”跨境运营,鼓励江苏铁诚、裕泉陆港拓展业务规模,推动中吉供应链、艾易西等合资企业增资扩股。强化泉山经济开发区与淮海国际港务区协同发展,推动园区经济与临港经济携手共进。积极承接上海、苏南地区优质企业转移和产业溢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宿州萧县、淮北杜集区交流合作,打造跨区域协作发展示范区。坚持用优质的服务提高效能。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深化“跨省通办”“事项下沉”“楼宇经济服务站”等服务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跨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对新兴行业和新生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倾力打响泉山版“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优营商环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