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泉山区人民政府,向为泉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泉山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这片热土倾注心血的建设者、参与者、奋斗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对标省内先进城区差距依然较大,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首位度仍有提升空间;经济发展稳中求进面临较大压力,缺乏“龙头”产业项目带动;社会事业发展不够优质均衡,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民生供给水平还需提升;部分干部的理念、作风和能力与新时代要求还存在差距。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躬身自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展望2023,我们踔厉奋进、昂首阔步新征程
各位代表,击鼓催征再出发、乘风破浪启新程。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山新实践的关键一年,也是泉山区建区30周年的大庆之年。综观大势,挑战与机遇共生,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在世纪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主城区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定位要求,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明年工作的风向标、发展的路线图。审视自身,优势与短板并存,但利好因素更多。泉山区经济总量大、产业基础优、发展态势好,拥有区位、环境、科技等多重叠加优势,最有信心、最有底气领跑徐州、比肩苏中、对标苏南,但也面临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巨大压力。我们既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泉山大地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开放型经济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目标引领方向,实干成就未来。2023年政府工作,我们将按照区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以“争第一、创唯一”的追求,以“重实干、求实效”的作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总定位,抢抓“五大机遇”,实现“六个突破”,加快推进“六个现代化强区”建设,力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勇当先行区、干出新精彩!
奋进现代化、勇当先行区,我们将以“抢”的姿态,拥抱“五大机遇”,主动先行先试,蹚出泉山现代化实践新的空间。
一是抢抓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舞台,持续放大我区交通、环境、科技等优势,科学运用“市场换项目”策略,引导大都市圈产业、人才、要素等资源向泉山转移集聚。二是抢抓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的机遇。把握好国家和省市促进经济回暖政策出台的有利契机,通过强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内需等举措,在加快经济复苏中抢先一步、快人一拍。三是抢抓政策支持交汇叠加的机遇。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配套政策,全力争取资金、项目、试点支持,在全面建设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中创造更多经验、赢得发展先机。四是抢抓全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的机遇。主动融入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结合我区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医药大健康等产业特点,加快构建苏北领先、具有泉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五是抢抓与淮海国际港务区协同提升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港务区在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制定“两区融合发展”具体举措,加快构建“公铁水”联运体系,把泉山打造成为现代物流产业汇聚高地、徐州东西开放的桥头堡。
奋进现代化、勇当先行区,我们将以“拼”的劲头,集中“六个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掀起泉山现代化实践火热场面。一是突破招商引资1号工程。力争引进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或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三强的投资项目。二是突破企业上市融资。重点加大对中矿岩土、苏一工院等企业支持力度,确保明年至少1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三是突破科技创新发展。大力支持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原创性技术攻关,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四是突破棚改拆迁扫尾。集中开展中山饭店、二毛厂等9个拆迁项目攻坚清零行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性发展格局。五是突破中心商圈地标项目。加快建设太平洋百货项目,尽快建成南北相对、总高度200米的大型商贸“双子塔”。六是突破易淹易涝点治理。对排查出的23个易淹易涝点,严格节点,靶向治涝,补齐“藏在地下”的民生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