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抓产业扬优势、抓企业固根基、抓项目增后劲、抓园区强载体,以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在新赛道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
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统筹兼顾、把握关键,聚焦八个方面攻坚发力。
(一)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对接省十强产业,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做精做细十条优势产业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优化各类涉企扶持政策,着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企业冲击新目标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年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2家、上市挂牌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150家。支持“链主”企业带动关键配套企业抱团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发展。
抓牢抓实产业项目。按照“1+6”项目推进体系,推进774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82亿元。滚动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实施248个市级工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42亿元。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关键节点,实施一批示范引领性强的集群重点项目,加快推进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等措施,高质高效办理项目落地手续,确保项目滚动实施、接续有力。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智能制造赋能专项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引导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造、服务型制造转型,推进10个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建设,新认定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发展,新培育15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持续挖掘工业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争取获评15个省级以上大数据示范标杆。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差异化发展,引导各区市、开发区重点建设1—2个专业化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区。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服务贸易产业园提升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建设。推动化工产业园提档升级,提升园区本质安全和创新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丰富新型经济业态。完善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项目策划生成协调机制,加强招商引资项目效益评价,促进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更加精准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紧盯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积极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
(二)聚焦科教人才支撑,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施126项市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在机械、电子、船舶、新材料等领域,新培育一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在医疗器械、碳纤维、核能领域争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作用,持续推动“1+4+N”创新平台体系扩容提质。聚焦8条创新链,实施5个“揭榜挂帅”项目、10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争创“威海刺参”“荣成海带”地理标志示范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并轨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双减”试点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全域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和投入使用中小学、普惠性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3780个。推进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市建设,健全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推广订单培养、冠名培养、联合培养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利用好驻威高校科教人才资源,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优化提升威海英才工程,构建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多维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倍增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人才聚集平台,支持企业跨区跨行业整合创新资源,布局“人才飞地”,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组建创新共同体。实施“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推进外国专家驿站系统集成建设。升级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新增一次性购房补贴和返乡留威补贴,大力吸引青年人才来威就业创业。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统筹整合“英创会”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办好首届中国(威海)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相关赛事。用好技术技能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加大“威海工匠”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