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护网织密织牢。健全安委会组织架构和工作规则,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警情下降4.75%,莲前派出所获评全国模范公安单位。排查化解金融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全国全省低位。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房地产风险平稳可控。推动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粮食安全保障规定》,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评居全国前列。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国前十。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建设,“近邻社区”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案例获评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深化“平安社区”“无讼社区”创建,建成668个智慧安防小区,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98%。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和六个区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五连冠”。
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方志、人防海防、防灾减灾、消防、仲裁、信访、气象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实现新进步。
(八)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积极支持开展政协专题议政,提请审议法规草案8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5件,制定废止规范性文件138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208件、市政协提案391件,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均为100%。12345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最高等级,12315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厦单位、驻厦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来厦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厦门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稳增长任务繁重,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高精尖和技能型人才支撑不足;资源、环境等制约日益凸显,城市能级有待提升;教育、医疗、生态等领域仍有短板,社会治理水平仍需提高;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政府系统作风能力建设还需加强等。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应对、砥砺前行。
二、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夯实现代化建设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启动企业千亿研发投入引领计划,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引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和单项冠军企业。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技术源头掘金行动,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在厦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争取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场景创新实验室等,打造“鹭创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金融对科技创新过程全覆盖。联动实施知识产权、质量强市、标准化战略,推动设立中国(厦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推进“群鹭兴厦”人才计划,筹建国际化引才联盟,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海峡两岸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平台。鼓励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人才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