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杭州市余杭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持续开展季度“双集中”活动,集中签约强新科技、润丰氢能源、美的电商总部等重大项目225个、总投资109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集中开工字节跳动、钉钉总部等重大项目95个、总投资708亿元,6个“152”工程、38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全链条布局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推进菜鸟网络总部及智慧产业园、vivo全球AI总部、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5.6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46.38亿元、增长56.5%。实际利用外资11.51亿美元,总量位列全市前列。

  产业支撑坚实稳固。制定覆盖企业、人才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落实减税降费,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164.78亿元,惠及企业174.01万家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新增各类助企贷款207.7亿元、增长30%。利用政策性资金杠杆,累计撬动社会投资390.32亿元。加强空间要素保障,出让工业用地625亩,盘活“三块地”1.5万亩;出台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梧桐计划”,启动3个工业园试点,打响“3年有机更新6000亩工业用地”的攻坚仗。加强闭环式、滴灌式精准服务,畅通联企助企服务链条,解决企业各类难题1.92万件。实现货物出口总额325.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3亿元、网络零售额1521.14亿元,分别增长35.6%、22.7%、35.0%,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四)城市建设拉开框架,迈出了对标一流的新步伐

  描绘城市规划蓝图。修编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完善“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一廊一轴、一心三片”空间新格局。高标准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未来城市及中心片区空间概念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精细谋划未来科技文化中心、钱江经济开发区南部创新创业区、杭徽高速余杭入城口等6个重点片区建设。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10个,科学管控区域建筑风貌。完成“四横三纵一湖多支”的梦溪水乡河网体系水利专项规划编制,改善核心城区生态水环境。

  加快城市建设节奏。实施靓城行动计划,建设项目394个、年度投资约290亿元。启动梦溪水乡、南湖、北湖综保工程、国际体育中心招标和五常大道、运河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良渚中央商务核心区综合提升、文一西路、莫干山路快速路等项目推进,完成未来科技城7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运溪高架、220千伏科创变输变电等项目投用,配合区内地铁、杭州西站和湖杭铁路等重大项目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2.3万平方米,闲林老街精彩开街,8个镇街获评美丽城镇省、市样板,5个社区入选省级未来社区创建试点。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1867亩,其中住宅用地1060亩、商办用地807亩,全力保障职住平衡。

  提质城市管理内涵。优化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平台、镇街、部门管理权限,提高核心区域管养标准。开展“迎亚运”城市环境专项整治行动50轮次,整治问题点位2.48万余个,提升城市部件3.85万余处。拓展停车资源,新增公共停车场(库)15个、泊位1980个。深化垃圾分类,创建省级示范片区1个、示范小区(村)23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50%。狠抓渣土治理,新增消纳场地95个,消纳能力达252万立方米。强化违建整治,拆除违建1897宗、96.6万平方米。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整改点位2446个,建成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样板10个。

  (五)生态环境擦亮底色,彰显了美丽余杭的新魅力

  污染防治坚决有力。成功承办“浙江生态日”活动,全面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93件主办信访件整改销号。开展“绿色风暴”行动,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797个。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84.3%,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6%。径山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6公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全覆盖,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控以上断面水质I-III类比例达100%,成功创建3条省级美丽河湖。完成69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美丽乡村提质扩面。紧扣“四张清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成功入选市级第一批共同富裕试点。实施西部富美计划,推进美丽乡村“1510”示范创建项目10个,扩面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85个,创建市、区级数字乡村样板14个,鸬鸟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入选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3A级以上景区镇街5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8个,入选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改造绿道33.03公里,径山(双溪、小古城村)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建成“四好农村路”63条、105.55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

  低碳转型扎实推进。汇集226家企业碳账户数据,完成5家企业节能改造。未来科技城列入全市首批低碳园区试点,钱江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7家单位获评全省首批低(零)碳乡镇、村社试点和绿色低碳工厂。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0辆、公共充电桩398个,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装机容量21兆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2276亩,森林覆盖率达45.73%,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园林城镇4个。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顺应了共建共享的新期盼

  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新投用学校项目23个,增加学位2.3万个,引培省市级名优教师186人,新增省现代化学校6所,全市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办结等“双减”任务。深化健康余杭建设,启动浙一医院总部二期项目,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搭建全国首个医共体无人机物流运行网络,医共体余杭模式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践案例”。“一老一小”服务稳步提升,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家,入选全省唯一养老助餐试点区;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40家,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14家、托位202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