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倾力促和谐。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九零村居”“乡贤评理堂”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蜀源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西溪南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3个村获评第九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区平安指数居全市首位。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统筹做好城乡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防溺水、抗旱等工作。基层武装、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增强,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消防安全、人民防空、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统计、审计、供销、科普、气象、档案、外事、八五普法、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六)坚持以作风强作为,自身建设日益加强
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四风”整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建立府院、府检联动机制,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推动人大、政协调研成果转化,政府系统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深入践行“一改两为”,将6项重点工作纳入“红旗、蜗牛”管理。江紫霞同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倾听群众诉求,受理12345热线293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居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一载风雨砥砺,一载春华秋实。我们在一路艰辛坎坷、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毅前行中走过了建区第35个年头。回首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坚强信念和斗罢艰险再出发的顽强意志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进步,也向建区35周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5年艰苦奋斗,我们坚持自立自强,用实干绘就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经济画卷;35年砥砺奋进,我们坚持敢闯敢拼,用担当跑出了改革开放的徽州速度;35年筚路蓝缕,我们坚持创新创业,用汗水浇筑了一座活力澎湃的魅力新城;35年栉风沐雨,我们坚持善作善成,用初心谱写了一曲惠民富民的华彩乐章。高台起于累土,平凡铸就伟大。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为徽州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驻军指战员、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在我区投资兴业、扎根徽州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徽州区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的短板和弱项,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城市能级不够高,城市发展空间仍需拓展,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少数干部担当精神和干事本领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2023年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创新集聚、产业多元的高能级新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富裕和谐美丽现代化新徽州建设新篇章。
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以上;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抓转型、促升级,让工业脊梁更加挺拔
加快建设产业承载“大平台”。深化“一区六园”建设,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园转型升级、扩园增量;提速城东工业园“二次创业”,打造粉末涂料产业园,探索成立新材料研究院;推动城北低碳园提质增效,拓展城北三期发展空间,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深度治理”,推动纺织服装行业集约集中;加快释放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产能,培育一批优势智造示范企业;扎实推进丰南经济园绿色转型,加快一期绿色建筑产业园运营和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以新零售为重点,做优跨境电商产业园,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持续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处置低效企业16户以上,力争城北低碳园、循环经济园亩均税收分别超10万元、30万元。全方位提升园区承载力,一体推进雨污管网改造、路网升级、供热管网建设等项目,深化园区安全环保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循环经济园封闭管理,夯实发展平台。
聚力打造优势产业“大集群”。加快实施“3139”工业发展行动,做优做特新材料产业,提速新远电子专用材料、生丰植酸界膜剂、汇杰胶粘剂等项目建设,推进聚宏聚酯树脂项目原地整合,启动实施异地扩能搬迁和特种树脂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支持新诺精工、谷捷股份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提速新诺大型数控机床、中广泰特种车辆生产等新开工项目进度,不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精做优绿色食品产业,不断提升中茶谢裕大、徽客坊、赏友花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力。以城东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总部经济区,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厂房租赁、办公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支持园区企业剥离非生产功能,助推三大主导产业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