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质效导向。完善项目评审准入办法,用好工委会过堂机制,综合研判项目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前景等因素,坚决杜绝科技水平低、竞争力差、贡献度小以及“两高”和非环境友好型项目进区入园。深化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用好项目推进“五项机制”,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服务高效率促进项目建设再提速,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9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3个,完成投资158亿元。严格执行亩均投入、税收等标准,对已竣工但未达投入产出要求的项目,“一企一策”制定提升方案,推动企业加大投入、提质增效。
优化要素保障。主动“跑市进省”,以更多项目、更好角度向上争取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全面开展要素挖潜,大力推进“两化”改造,加快实施EOD项目,着力破解能耗、环境容量、资金等要素制约;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推动“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加快中电二期建设,增加热气供应;深化“投贷联动”机制,实现新增客户、新增贷款新突破。围绕保障未来三年项目落地需要,加强要素保障前瞻性测算,超前查找短板和采取应对措施,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和实施,集中有限的要素优先保障优质项目落地,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要素等优质项目”。
(三)工业经济强攻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围绕工业强区战略,在提质量中扩总量,在促转型中汇动能,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突破。
产业“集群赋新”。优先加快纤维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台华新材料链主作用,推进高端纺织产业链式承接、集群拓展,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样板。大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科技镇长团专业力量,深化与东华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创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力争纺织产业创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8%。深入践行绿色生产,有序开展“双碳”工作,实施技改项目50个,加快佩浦绿色再生纤维负碳基地建设,力争新增省级绿色标杆工厂2家。
企业“抓大强小”。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行动,建立“政策集中倾斜、扶持量身定做”服务机制,推动源涌绿色纤维等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实现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4家以上、亿元企业65家以上。推进骨干企业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推动正济药业、三联新材料挂牌上市,实现主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一企一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市定入库目标,统筹做好“小升高”、“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争新增国家高企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
园区“进位升级”。按照市里“一争先、四提升”要求,加快构建“1+N”园区发展格局,开发区全省排名提升2位以上。聚焦行政审批、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通过模式创新、市场运作,促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机械装备等园区产业导入,争创省级特色园区。加快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空间,开工建设中电光谷二期,加快推动智造融城工业邻里中心建设,韶华里特色街区建成对外开放。食品科技产业园建成洪泽南部片区产业发展中心,推动紫山食用菌全链产业落地,加快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进度。做强镇街工业集中区,提升电子科技产业园运行质效,力争招引轻资产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
(四)全域旅游强攻坚,推进目的地城市建设。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线,全面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加速升温旅游市场,加快构建多种业态融合的百亿级文旅产业。
做强项目“硬支撑”。投入24亿元,建设全域旅游重点项目31个。实施文旅项目,加速熊出没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彭祖文化旅游综合体市场化运营质效。实施农旅项目,积极发展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融合业态,推进阅湖湾农渔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湖之洲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按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理念,完成洪泽湖大堤洪祥段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启动信坝段生态修复及古减水坝保护工程,加快“国家山水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绿色颜值”实现“金色产值”。
增进服务“软实力”。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深耕细作“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升级泽里游客集散中心,开通“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和“1+4”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增强游客“第一站”服务体验。加速水韵长淮等酒店建设,扶持发展民宿产业,新建高品质民宿4个,高标准打造蒋坝民宿集群。充分发挥方特文旅新地标辐射效应,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开发旅游市场,多点打造特色小巷、深夜食堂、文创产品,加快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将“客流”转化为“经济流”。
培育品牌“金名片”。点上造景“出彩”,以古堰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核心,带动周边片区协同发展,支持五里牌村、张庄村等打造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醉美三公里”跃升“最具价值三公里”。线上串珠“出镜”,携手国内知名旅行社,通过水陆并进、串珠成链,精心设计“方特+”“两湖联动”等轴心游览线,策划推广一批贯通镇街特色景区的精品主题线路。面上提升“出圈”,创新举办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乡村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探索与重点红色旅游城市、美食城市等建立合作机制,联袂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城市推介,全力唱响全域旅游“四季歌”。
(五)乡村振兴强攻坚,描绘三农和美画卷。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六大工程”,努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洪泽样板。
推动现代农业增效。坚持特色化发展,突出“2+1”农业产业体系打造,新增优质食味稻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4万亩,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1个,壮大虾润、国瑞等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坚持品牌化发展,做强“洪”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洪泽大米”品牌包装使用率达75%,洪泽湖大闸蟹品牌价值保持全国同类领先,岔河建设部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坚持园区化发展,围绕“一带两核四中心”格局构建,重点建设万亩螃蟹精养核心区、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仓储冷链物流园,加快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