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城区运行安全有序。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建筑施工、自建房、道路交通、燃气、食品药械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排查问题隐患8032处并全部完成整改,完成3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项目整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对规模租赁、“三合一”场所等风险点实施多轮联合检查,完成30个老旧小区消防基础设施改造,为173个小区新增、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推进中兴公园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人均避难面积指标。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大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深化平安静安建设,完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为老旧居民小区和沿街商铺、单位推广安装简易防盗装置4500个,不断提升社会面巡防管控效能。规范化解信访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三)着力破解难题瓶颈,城区建设治理提升精度
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力实施重大工程增速,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用。华兴新城、新中动力机厂(东块)、威海路500号(四季酒店)等10个项目实现开工,苏河湾中心、龙盛福新汇、市北园区18-01、18-03地块等10个项目实现竣工,全年开工面积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1万平方米。安远路桥建成通行,福建北路(天潼路—北苏州路)、云飞东路(共和新路—寿阳路)等5条区内道路完成建设。完成3个停车治理先行项目,建成834个公共停车泊位,上海首个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停车库项目正式开工。持续推动土地亩产增长,有序做好土地出让,推进上勤地块等9幅工业用地转型升级。
精细化管理效能巩固提升。组建区应急管理事务中心,健全平急融合工作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优化“一网统管”功能,充分发挥区城运平台调度作用,提升联勤联动实效。丰富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在部分居民区试点打造“数字小区”。升级优化南京西路商业街城运分中心平台,提升街区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感知网络,加强风险动态监测、问题实时处置。
市容环境品质持续优化。创成南京西路高端商务区、大宁精品居住区等4个市级“美丽街区”片区,完成3条高标准保洁道路创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不断优化,完成共和新路桥下空间、北苏州路(浙江北路—福建北路)公共空间、长寿路桥下通道等提升工程。完成28条道路大中修、积水改善和14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建成苏河湾中心绿地、市北铁路公园、天目西路街道119、120街坊公共绿地等项目,静安雕塑公园打开围墙并实行24小时开放,全年建成各类绿地8.67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绿道2.9公里。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湿垃圾日均处置量达372吨。巩固河道水质提升成果,实施42处“末端截流”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扎实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加强数字赋能,全要素社区治理智能平台完成26个场景搭建,并在各街镇推广应用。持续扩大“美丽楼组”覆盖面,推动全区2600余个楼组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和品牌。加强党建引领,深化“静邻物业”品牌创建,实现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开展城市公益季系列活动,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四)聚焦解决民心所盼,群众生活保障增添温度
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二级旧里以下零星地块改造,启动陕西北路昌平路、芷江西路街道195街坊等7幅地块征收,完成北宝兴路、宝山路街道153、155街坊等5幅地块收尾。有序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彭一小区、谈家桥等项目稳步推进,彭三小区(五期)677户居民陆续回搬。深化“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旧住房修缮改造50万平方米。提速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加强住房保障,完成廉租住房申请受理552户,超额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年度目标任务。
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落实好稳定企业和扩大就业各项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4309万元。对有就业需求的本区户籍高校应届毕业生,100%建立“一人一档”、100%提供个性化服务、100%推荐适配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8592个,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746人,帮扶引领创业988人,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内。实施低保救助和临时救助12.9万人次、救助金额1.55亿元,医疗救助8.17万人次、救助金额3265.4万元。做好退役军人安置扶持,提升拥军优抚服务能级。完成481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老旧小区改造200条无障碍坡道。优化调整早餐网点单位44家、白领午餐网点单位2家,新增早餐示范点11个。新增2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完成3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为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布局,久合科技园、彭一小区养老院等项目有序推进。深化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超额完成民政部下达任务。全年新增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个、社区长者食堂1个,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完成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038户,居中心城区第一。探索社区为老助餐标准化建设,累计供餐238万客,供餐能力保持全市领先。织密独居老人关爱网,基本实现区内60岁以上独居老人社区探访全覆盖。爬楼机公益项目累计服务“悬空老人”7109人次。创新医养融合模式,在部分养老机构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拓展“为老服务一键通”智慧场景服务内容,累计提供服务35万人次。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新增风华初级中学、大宁国际小学两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在全市率先打造社区临时托育“宝宝屋”,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58.4%。推进“双减”落地,优化课程设置,做好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加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力度,开展纪念中共二大召开和首部党章诞生100周年系列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行云展览、云课堂等线上惠民文化活动,新建7个文旅融合服务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天后宫、慎余里修缮后正式亮相,苏州河游船四行仓库码头投入使用。优化体育设施布局,新建、翻建7条健身步道,新建2个市民健身驿站、20处益智健身苑点,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实现开工。开展“体育公益配送”服务10.3万人次。精心组织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参赛工作,顺利承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国际国内赛事。国防动员、对口支援、妇女、未成年人、青年、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