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市)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四)坚持安全第一,筑牢安全防护网络,不断增强应急战斗力

  持续优化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切实保护好“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脆弱人群。强化发热门诊建设,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和统筹调度,加强医护人员力量配置和关心关爱,加大药品物资保障力度,提升医疗机构救治能力。持续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市民群众加强个人防护、科学就医配药。聚焦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做好应急预案,保障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市民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长效机制,依托医联体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强化互联网医院诊疗能力,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做实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社区健康服务,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优化家庭医生结对制度。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利用和现场处置能力。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老年健康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建设2家示范性康复中心、4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风险场所火灾防控,为15幢高层住宅实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对80个住宅小区实施充电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推进36个平安屋、18个平安商户联盟群防群治建设。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实施5处老旧工程综合治理和58处公用民防工程养护。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区—街镇—居村三级应急联动网络,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强化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响应、信息共享和资源调度。加大韧性城市理念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开展社区应急演练,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坚持利民为本,办好便民惠民实事,不断增强群众向心力

  大力实施“两旧”改造。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旧区改造和旧住房成套改造,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强化资源力量保障,稳步实施10幅二级旧里以下零星地块改造,涉及旧里面积5万平方米。提速旧住房成套改造,滚动推进全市体量最大的非成套职工住宅及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任务,启动蕃瓜弄、共和新路802弄等项目。有序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实施旧住房修缮改造8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500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360套(间),持续加强廉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公租房管理。

  深入建设老年友好城区。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年新增养老床位475张、社区长者食堂2家、为老助餐点1个。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级,为500户老年人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优化实施“老吾老计划”“老伙伴计划”等,增强家庭自主照料能力。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构建长护险智能服务体系,保障失能人员基本护理需求。做优养老顾问服务,建立养老护理员行业工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优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细化落实稳岗扩就业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年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620人,培训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500名。完善“政策找人”主动发现机制,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有序推进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免申即享。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妇女权益保障。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为全区400户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老旧小区改造无障碍坡道200条。推动更多街道成为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完成2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优化调整2家白领午餐网点单位,提升现有网点单位的经营品质和服务能级。

  (六)坚持均衡普惠,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立德树人,启动“三全育人”高标准实践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托幼一体化园所覆盖范围,推广社区托育“宝宝屋”并实现街镇全覆盖。深化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革,创新升级“三段式”课后服务。夯实初中再加强成果,推进高中分类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各类教育,深入建设融合教育实验区,优化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开展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和项目创建。推进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明德校、市北初级中学、大宁国际学校(小学部)等相关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丰富城区文化生活。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持续打响静安“辅德里”文化品牌。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办好“现代戏剧谷”“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等重大文旅品牌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大公益电影配送力度。推进“建筑可阅读”示范区建设,设计静安苏河湾全域文旅地图,做精特色水岸微旅行线路。持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功能提升,打造一批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

  增强体育等事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市民体育公园建设,推动绿色空间与体育设施有机融合,全年新建、翻建10条市民健身步道,翻建2片公共运动场,新建1个市民健身驿站、1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20处益智健身苑点。推动体育资源共享,开展“体育公益配送”服务10万人次,区属公共体育场馆向市民优惠开放15万人次。深化体教融合,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做好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赛事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有序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外事等工作,支持做好青年、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各项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