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做强做优乡村产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产业引领、就业引导、社会帮扶、动力激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油、生猪生产,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七大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增果蔬种植1.5万亩,拓展肉牛产能4.1万头、肉羊4万只,稳步扩大设施农业、渔业生产能力,推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现代粮食产业园、赣西农资仓储物流中心、分宜县10万亩小浆果现代产业示范区、渝水区10万吨标准化中心粮库等农产品深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力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
有序实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和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着重完善集镇及周边较大村庄“硬设施”与“软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以集镇整体提升跑出城乡融合加速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谋划实施一批农村改路、改沟和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新改建农村户厕5000个,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有序开展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盘活利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民分享更多收益。创新推进“财农信贷通”,建立健全放贷“白名单”制度,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发挥小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价格收入保险作用,提高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深化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和供销社改革。
(五)做足城市更新“大文章”,致力功能品质新提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高标准完善城市规划。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编制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
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全面落实“四精”要求,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风貌,按照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统筹推进思路,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城建项目。聚焦便捷出行,重点推进劳动北路快速化改造、青年路西延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孔目江大桥重建、解放西路拓宽和学校、医院、改造棚户区周边路网完善,着力打通骨干路网“主动脉”,畅通内部“毛细血管”微循环。聚焦风貌提升,重点实施袁河两岸景观提升及滨水步道建设,仙来大道、天工大道等部分路段综合改造,仰天岗游步道和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推动城市旧貌换新颜。聚焦功能完善,重点推进一批智慧停车场、公共厕所、农贸市场新建或改造项目,持续补齐城市短板。新开工改造棚户区3660套、老旧小区15089户,统筹推进地下管廊管沟新建、老旧管网更新、燃气管道改造,推动220千伏仰天岗输变电工程落地,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精细化开展管理服务。突出智慧智能,加快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统一数字底座,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建设,构建更加智能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突出舒适宜居,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扎实开展中心城区车辆违停、市容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让城市更加井然有序。突出共建共享,全力建设“小美蔬菜公园”,持续开展“我为城市挑毛病”活动,着力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
(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面建设“美丽江西”贡献高颜值高质量的“新余拼图”。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快推动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经开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等项目实施,稳步推进2个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扎实开展城区集中式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行动,压实河湖长制,建立“排口长”工作制,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绿色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进度,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加快推进市生态环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成省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切实保障土壤安全。纵深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
持续涵养绿色生态。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持续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力度。严格规范取用水行为,深入开展重点水域非法捕鱼非法销售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抓好矿山治理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扎实开展打击毁林、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省下达营造林任务。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积极推进降碳增效。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耗“双控”约束机制,深化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节能低碳改造,加快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稳步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持续抓好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七)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顺应幸福生活新期盼。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民生领域系统集成改革成效,全力办好50件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