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全域旅游开发步伐,创建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加快高铁文旅小镇开发,推进G534国道西部文旅外环大通道建设,串联泛西部文旅资源。全力创建石竹山5A级旅游景区,启动东张窑考古勘察,完成环石竹湖夜景灯光、徐霞客步道修缮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福清版洱海”的颜值与魅力。加快福清湾沿线温泉资源开发,推动东龙湾、东壁岛等温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策划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新增一批各具特色的周边游打卡地。
优化要素保障。用好专项债、公司债等金融工具,力争政府全年融资300亿元以上。梯队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力争全年新增上市或挂牌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90家以上。持续推进低效闲置用地整治,完成处置5000亩以上。运用亩均税收、综合能效等评价办法,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实施“腾笼换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一库两线”先行段建设,持续推进“一闸三线”工程;动建中石油LNG、核能供汽、国能热电二期等项目,提高市域供水及园区供气、供热配套能力。
(二)聚焦科教兴城,培育跨越赶超新动能
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度融入福厦泉科创走廊,加快福清科创城建设,推动5G新基建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二期、均和云谷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厦大福清科创园,打造国内顶级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力争落地科技专利100项以上。深化产学研融合,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支持福清核电、钰融科技等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江阴化工产业创新共享区、海上牧场福建创新实验室等各具特色的科创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小巨人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开展创新型县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科技投入稳增计划,力争R&D支出比增18%以上。建设基金小镇,探索创新引导基金、孵化合作基金、天使投资种子基金等多元投入模式,打造全周期创新生态环境。发挥贷款保险支撑作用,力争发放科技贷款突破150亿元。支持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建设县域人才高地。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组建引才专班,聚焦重点产业,面向国际国内延揽一流人才。持续开展“圆梦福清”人才回归工程,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力争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4500人。坚持柔性引才,探索“候鸟式”聘任、“巡回式”服务等引才模式。加快重点企业人才公寓建设,健全人才教育、医疗、住房等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常态化举办科技人才创新大会、“十大工匠”、“荣誉市民”评选等活动,营造“近悦远来”的引才环境。
健全现代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高中阶段扩容提质、特色发展。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广“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园办分园”等办学模式。加快建设百合小学第二校区、港头实验小学新校区等20所学校,推动二中新校区、城关小学第二校区建成投用。坚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加快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五马山校区、元洪国际食品学院、龙华职技校北林校区建设。支持本地院校与重点企业深度合作,推广“订单式”、“蹲苗式”培育模式。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合理引导教育需求。
(三)聚焦改革开放,打造内外循环战略新支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县域集成改革攻坚,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持续深化国企改革,高效运作“六大投融资平台”,争取资产规模突破500亿元,力争国企3A评级实现“零”的突破。创新要素保障机制,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做法,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建立土地要素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打造重大开放平台。提速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加快推进印尼海洋渔业中心等30个总投资232亿元项目。组建中印尼合资银行、产业合作促进会,争创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在贸易通关、政务服务等领域,再推出一批首创举措。持续发展跨境电商,推广海外仓建设模式,搭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销售专区,做大进出口规模。建设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新增台资项目10个以上。深化“融商回归工程”,探索建立华侨基金,持续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
建设一流港口枢纽。加快丝路航运东南枢纽港建设,积极与中远海运等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统筹开发岸线资源,力争新开通内外贸航线5条以上,打造丝路航运品牌。推动江阴港区6-9号泊位建成启用,加快元洪港作业区1-2号泊位建设,启动江阴港区14号、18-19号泊位项目。推动江涵公铁大桥动建,加快元洪至长乐疏港公路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实施码头泊位自动化改造,打造“智慧港口”。促进口岸货源集聚,盘活铁路物流园,推动港口腹地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力争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以上。
营造更优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推进数字政府转型,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强数据共享运用和安全管控。深化“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落实专班专员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赴东南亚及国内一线城市开展亲情招商、产业链招商,建立精准招商台账,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实绿色通道、容缺预审等制度,力促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加大对重点项目信贷支持,保障企业有效资金需求,让在融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