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施文化强区行动,让千年古邑乡愁更加浓郁
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从更高站位抓好文化“软实力”建设,全方位展示典籍中的长乐、文物中的长乐、遗迹中的长乐、创意中的长乐。
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快推动“读书长乐”品牌建设,挖掘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董奉杏林文化等丰富内涵,讲好长乐故事、传播长乐声音。围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扎实开展建县1400年系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百姓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长乐文艺精品。
树立文明风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聚焦市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发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六提升·创典范”行动,积极开展更接地气、更有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繁荣文体事业。贯彻《〈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加大古城、古镇、古街、古村保护力度。推动长乐番薯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序推进显应宫、圣寿宝塔、九头马古民居、古县衙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传承龙门平安清醮、三溪夜赛龙舟等传统文化习俗,发展电竞、动漫、音乐、创意设计等产业,开发更多长乐文化IP。推动三馆三中心投用,提升文化场馆、文化站等服务水平。深化全民健身工程,办好“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中国短视频大会、“武术六进”等活动,建设龙舟文化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优化提升“15分钟健身圈”设施功能。
(八)实施共同富裕行动,让千年古邑民生更有温度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年度计划投资44.3亿元的68个民生补短板、1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争创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区。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进平等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化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
强化健康长乐建设。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华山医院福建医院二期、省康复医院滨海院区二期等建设,加强与华山医院、省康复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协作,整体提升全域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大楼等投用,启动江田中心卫生院新院等建设,优化整合区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城区医疗资源。深化“三医”改革和集成医改,加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病房服务达50%以上。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带动作用,持续建设区域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融入福州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提高养老金调整比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创建市级长者食堂1个、区级长者食堂3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00张。融入福州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升儿童关爱帮扶力度,增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落实全面三孩政策、婴幼儿照护行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支持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扩大托育规模,新增普惠性托位135个。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落实低保扩围增效工作、社保基金管理巩固年行动。重视社会救助、慈善、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和职工群体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工作,东区水厂水质提升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快贯通远航水厂至江田环岛供水干管,形成第二供水通道;启动江田至松下供水主干管建设,完善供水管网布局,提高城乡供水普及率,解决江田、松下片区供水难问题。深化殡葬改革,巩固违建坟墓整治成果,加快殡仪馆改扩建和10个公益性公墓(骨灰楼堂)建设。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九)实施美丽长乐行动,让千年古邑生态更加和谐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厚植“海滨城市、山水城市”优势,加快建设湿地公园城市,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化生态环境三年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林长制”,植树造林750亩,改造提升松林1590亩。强化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化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居全市前列。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落实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推进华能集中供热等节能降碳项目。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推进“水美长乐”建设。围绕“水通、水活、水清、水美”,推动年度总投资35亿元的42个“水美长乐”项目,做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文章。严格落实“河长日”“河湖长制”,完成长限生态补水泵站和文漳河、万沙河二期等清淤整治,加快朝阳洞拓宽工程、空港污水处理厂等建设,启动闽鹏河、文鹤河、将军浦绿化工程,整治入河入海排口,保持闽江流域国省控断面等水质达标率居全市前列。扎实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海漂垃圾治理,实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2.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