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创新发展,构建县域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百”工程,推动三次产业系统高质量协同发展,力争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以上、“四上”企业达到200户以上,机械制造、健康食品医药、文化旅游、数字经济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技改投资年均递增20%以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户以上。强化产学研用对接,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省级新产品15个以上,新产品产值占30%以上。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力争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
(二)坚持协调发展,拓展全域美丽新空间。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协同、产城一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成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在省市前列。深入推进徽菜产业振兴计划,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打响“中国徽菜之乡”品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自然村环境整治75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三)坚持绿色发展,开辟生态文明新境界。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升森林碳汇增量。开工建设家朋抽水蓄能电站。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力争创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绩溪样板。全面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发展康养、体育、研学旅游,高标准建设皖浙天路最美风景线,加快建设“世界级文旅康养目的地”。
(四)坚持开放发展,开创融杭接沪新局面。合作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加强与“一地六县”联动发展,打造“杭黄廊道战略枢纽城市”。加速与沪苏浙互联互通,确保宣绩高铁、绩谭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杭临绩高铁、绩溪通用机场、绩溪—临安东向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和县乡道路。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城市对接合作,聚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典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争新引进项目27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加快建立与沪苏浙匹配衔接、标准一致的制度体系,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积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开展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力争到2025年末,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完善落实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实行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方面与沪苏浙实现同城待遇。加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提质提优,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提高本地就学率;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县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县中医院创成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提高本地就诊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持续开展“铸安”行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十六届三次全会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活动,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全面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聚焦“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紧紧围绕“两区一地”发展定位,牢牢把握“三争”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双百”“五百”工程,学杭黄、提标杆,强信心、促翻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全域美、产业强、百姓富现代化美丽幸福绩溪。
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抓合作强招引,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平台思维,推动开放引领,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发展平台牵引力。坚持融杭接沪发展路径,全力以赴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大力推进外联内畅,积极开展杭临绩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绩谭旅游快速通道旌德段建设。共建绩溪与临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绩溪-临安东向快速通道早日开工建设,完成S346绩溪临安毗邻段升级改造,开通荆州至昌化省际公交班线,加快推进临安“反向飞地”建设。协同建设临绩歙运动康体区、黄山(皖南)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改造提升皖浙天路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打造长三角知名自驾、骑行风景道。开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质打造绿色食品电商产业带。强化毗邻地区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加强新安江绩溪源头保护治理,着力构筑皖南—浙西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