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加速融合。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工业设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加快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皖江公铁水联运通用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马鞍山软件园等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化、专业化水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创新市场化、常态化办会机制,提升李白诗歌节等品牌展会“双招双引”影响力。
(三)抢抓一体化这个战略机遇,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上一马当先
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以建设“轨道上的马鞍山”为重点,加快推进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推动扬马城际开工,加速宁和城际二期前期工作。完善内联外通公路网,加快建设宁马高速“四改八”、宁和高速、S205围乌路等一批重大省际互联互通项目,积极协调南京加快苏S338、G346等“断头路”建设。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加快实施长江马鞍山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谋划推进和县等通用机场建设。
平台建设跨上新高度。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力争市经开区产值突破800亿元、慈湖高新区产值突破650亿元、当涂经开区产值突破550亿元。加快江宁-博望新型功能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推动和县-浦口等申创省级新型功能区,支持宿马产业园加快发展。完善省际产业合作园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一体化合作发展。高标准建设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全面提升综保区功能,积极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产业合作彰显大力度。强化“双招双引”,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精力抓招商、引项目,紧盯沪苏浙等区域重点行业、头部企业,深化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确保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力争百亿级项目取得新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鼓励设立“创新飞地”。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保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居全省前列;支持十七冶等重点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紧盯能级提升这个紧迫任务,在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上一马当先
高标准优化城市布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尊重历史文化沿革,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着力打造品质主城、智造南部、生态滨江、活力秀山、风景东郊五大精彩板块,完善高铁新城规划设计,推进阳湖片区开发建设。支持当涂县城按照中心城区标准建设、改造建设市区至当涂快速通道,支持博望、郑蒲港新区打造城市副中心,支持含山、和县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江北地区更大支持,加快湖北路过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深入谋划行政区划调整。
高标准完善功能品质。实施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327个,完成投资超500亿元。加快建设长江公铁大桥,实施霍里山大道、葛羊路改造,完成九华路三期、冯桥路建设。开工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完成市融媒体中心改造。启动阳湖公园建设,建成烟墩山公园,新建改造公园绿地3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106个老旧小区、4159户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惠面。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开展城市内涝体检,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高标准加强精细管理。打造“数字马鞍山”“智慧马鞍山”,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行“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做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监督,着力解决“重收费、轻服务”等问题。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主城区覆盖率100%、县城达50%以上。加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3000个,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免费错时共享。
(五)聚焦科技创新这个栽树工程,在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创业城市上一马当先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打造。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对接融入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布局,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深化与中科大等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安工大等驻马大单位大企业合作,组建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做实做强“1+3+N”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力争打造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10个。大力实施“诗城英才”和人才工作“登高”计划,引进培养高端人才200名、工程技术关键人才2000名、技能人才和大学生20000名以上;力争高校、中职毕业生留马就业创业率分别达20%、80%以上。
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壮大。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制度,扩大优质科技成果供给。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建设中国(马鞍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300件。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充分发挥宝武马钢、中钢矿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争创省、国家质量奖。
加快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全面打响“立马创业”城市品牌,深入开展“企业接待日”活动,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建设。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四送一服”,加大减负纾困力度,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持续提升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业街区功能,新增创业孵化基地5个以上、在孵企业150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深入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直接融资18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信贷产品,新增贷款240亿元以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