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定高效循环这个具体路径,在打造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上一马当先
增强投资驱动力。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实施重点项目1003个,计划完成投资1007.5亿元,其中市级重点调度项目100个。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限倒逼进度、用督查倒逼落地,持续深化“七未”项目攻坚,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确保格力智能产业园、顺博合金等259个项目尽快开工,全力加快中联重科、盐湖特立镁等342个项目建设,力争奥克斯智能产业园、瑞斯康达智能制造等135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力争民间投资快于全部投资增速。持续抓好项目谋划,提高项目成熟度、落地转化率。
增强消费支撑力。全面推进消费扩容提质,创新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打造“皖美消费”马鞍山特色品牌。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激发县乡消费、数字消费、民宿消费等增长点,加快建设“创客+”等一批特色商业示范街、“夜经济”特色街区,引导培育直播电商健康快速发展。推进商品服务品牌化建设,新增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5家。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快速流通网络,扩大农村电商服务覆盖面。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增强改革牵引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开展市场主体“歇业”备案改革。着力打造“皖事通·立马办”品牌,深入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首席“审批官”制度,推进“一屏通办”改革。落实“标准地”改革2.0版,实现工业用地全覆盖,探索向其他经营性用地延伸;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江东控股集团改革发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统筹推进财税、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统计现代化等改革。
(七)把牢“三农”工作这个重中之重,在争创乡村振兴样板区上一马当先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8.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105万吨以上,猪肉、畜禽、水产、蔬菜等供给安全,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新增省级新品种8个。开展含山大米等“一县一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争创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6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40个以上。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支持和县、当涂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规划设计引领和村庄特色风貌引导,持续推进7个示范片区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150公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美丽乡村20个,改造农厕5700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至100%。加快构建更高水平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完成牛屯河防洪治理、义城圩堤防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持续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80个,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乡土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纵深推进“培强扶优消薄”工程,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5万元以上。争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八)强化城市软实力这个硬核支撑,在打造长江文化特色品牌上一马当先
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挖掘长江文明源头、诗歌、生态等文化内涵,办好长江文化论坛,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争创长江生态文化示范区。推动采石古镇与采石矶核心景区联动发展,支持含山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博望横山等4A级景区创建。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企业、业态、消费模式,打造文化领军企业。支持体育产业创新升级,积极备战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推深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进万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力争新增省级以上表彰项目3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抓好马钢9号高炉异地迁移保护;借势凌家滩“双连玉璧”成为北京冬奥会奖牌图案,推动马鞍山文化不断“出圈”。倡导全民阅读,加强科普工作,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档案史志等发展。
推动文明程度大提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深入实施文明创建提升工程,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质发展。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推广参与式治理和契约式村规民约治理,支持和县开展婚俗改革全国试点。
(九)秉承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上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