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8日)

  (三)聚焦开放联动高水平,在一体化发展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大力实施一体化发展提升行动,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建成宁马城际、巢马高铁等大通道,加密宁马半小时通勤圈、实现合肥1小时通达。统筹推进毗邻地区和城区、园区合作,与沪苏浙地区建立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争取纳入省自贸试验区,打造江海联运枢纽和全省首个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持续居全省前列;当涂经开区晋升国家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业城市建设走在长三角前列,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10个以上。

  (四)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在新型城镇化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城乡美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提升行动,以“四化同步”加快推进宁马同城和一江两岸、城市乡村、新老城区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启动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大幅跃升,城镇化率达78%。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振兴成为全省样板。

  (五)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在共同富裕上“当先锋、做高地”,奋力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之路,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实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托育等工作,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居长三角城市前列。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有效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克难奋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综合考虑,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彰显绿色生态这个最靓底色,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上一马当先

  打好碳达峰主动战。制定实施碳达峰方案,分类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决落实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求,加快钢铁、铸造、化工等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光电、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企业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发展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争创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质量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确保PM2.5等重点指标稳定达标。推动城乡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环境监管,争创国家无废城市。

  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全力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十大工程”,抓好生态复绿、污水、扬尘治理和尾矿库闭库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矿冶公园、物流通道等44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巩固提升禁渔和岸线综合整治成果,全力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全面推进“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环境监督长”。完成沿江15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增造林7500亩以上。

  (二)突出产业发展这个经济命脉,在打造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智造强市上一马当先

  全力加速转型。把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动。积极争创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创建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省级重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宝武马钢新特钢、信义玻璃、吉利新能源重卡等重大项目建设,“1+3+N”产业集群产值超3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围绕十大新兴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大“雏鹰-瞪羚-独角兽”梯次培育力度,新增“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50家以上,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长11%以上。

  全力加速升级。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以装备制造等行业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面向华东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5个,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家。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电信天翼云节点等大数据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工业大脑”。实施马钢炼铁总厂高炉大修、仙乐健康科技扩产等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3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深化亩均效益评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0家,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或退出150家以上,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5万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2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