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5日)

  3.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聚焦园区基础设施优化、环保安全设施提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运行机制创新“五大工程”,与苏州高新区、宁波鄞州区探索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面促进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向园区集聚,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影响力、带动力。立足蚌埠(苏州)低碳智能产业园、蚌埠(深圳)显示产业园,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争创省级工业园区,重点打造微电子半导体显示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平台,全部建成后可新增标准化厂房71万平方米。实行企业红黄牌监督管理制度,深入贯彻“亩均论英雄”改革,整体提升园区运营水平和产出效益。

  (三)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挖掘释放市场活力。

  1.精准发力双招双引。全面落实《蚌山区专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强化“招商、服务、建设、运营”全链条闭环管理,保障企业招得优、落得快、发展好。主攻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区域,选优配强两支驻外招商队伍,持续开展“上门招商、敲门招商”;注重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大引强;善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借力商会、基金会、校友会等资源,不断扩大招商信息面;吸收市场投资机构参与招引项目评估,优化招引评估机制,拉高项目准入标准,提高招引精准度、实效性。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到位省外资金110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

  2.全力攻坚项目建设。深入贯彻“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机制,实行穿透式分析、扁平化调度、清单式推进,强化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管理。围绕老城更新、乡村振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现实需求,谋划“城市更新—铁路枢纽文化旅游建设工程”、红色美丽乡村旅游、新型显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债项目9个,总投资超70亿元;确保奥源电子、红色美丽乡村一期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宝馨科技一期、和平乳业二期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

  3.强化要素服务保障。优化提升“四送一服”,当好企业“店小二”“贴心人”,着重破解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具体问题,不断做优服务链条和服务品牌,做到“平时不打扰、有事马上到”,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机制,进一步压实管理服务责任。狠抓土地供给,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报批中心作用,加快征地报批进度,保障全年出让工业用地1000亩、经营性用地1800亩。狠抓资金保障,整合提升区级投融资平台,力争资产达到200亿元,争取获评2A信用等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制造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等上级专项资金,落实区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助力企业做优、做精、做大、做强。

  (四)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打造宜居美丽主城。

  1.完善生活配套供给。加快推进鸿运名邸、天沣望淮府等安置房竣工交付,回迁安置1428套。打通中荣街北段、中山街北段等断头路,配合推进滨河南路建设,优化老城交通微循环系统;构建连通主要商贸文化场所、公共空间的慢行系统,提升老城综合交通水平。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破解“停车难”问题,建成太平街立体停车场、津浦铁路文化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停车设施,新增公共停车位3900个。不断深化全域增绿,老城重点推进南山公园、大塘公园、滨河空间等生态绿地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滨湖片区强化中央公园与龙子湖公共空间互联互通,在更大区域强化“三山两廊”与东海大道的公共空间联系,系统构建城市绿化格局,新增、改造绿地11万平方米,新建街头游园1个、绿道2公里。

  2.深化智慧管理应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区级数字城管中心,启动喻义巷社区等“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示范街区、道路、小区各2个,助力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7个,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分类收运设施达标率均达到100%。

  3.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防止环保督察问题反弹。加强工地施工、道路扬尘管控,确保秸秆禁烧连续十年“零火点”。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力争实现黑臭水体整治“长制久清”,水质稳定达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好梅花山水库、虎山、陶山、燕山、芦山等自然生态资源,让市民更好地亲水亲绿、回归自然。扎实完成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任务,落实低碳排放指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4.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规划和规范管理,推进王巷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实施蚌刘路、蚌官路沿线风貌特色改造,逐步打造乡村风貌集中示范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养护“四好农村路”8公里以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深度发掘农业特色资源,壮大休闲观光采摘农业,争创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1个、星级农家乐3家。启动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纪念馆改造工程,完成“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1.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和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扎实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确保劳有所获、劳有所值。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做好城乡特困供养人员托底工作。精准提供助残助困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8%以上。积极解决“一老一小”问题,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参与医养结合和养老托育服务,运营区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打造一批省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聚焦三孩政策,打造家庭发展中心2个,新增普惠性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20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