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在柘荣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柘荣县人民政府县长 宋 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纵深推进“三个攻坚年”活动和“15+7”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聚力优结构、育品牌,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培优第一产业。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新建高标准农田2400亩,大力推广“稻参”轮作,预计全年完成粮播面积6.99万亩、粮食产量2.61万吨。坚持以“产业兴”促“乡村兴”,全力做强“2+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太子参、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持续念好“参字经”,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部“福九味”产业集群项目,建成13个太子参GAP基地,力促“柘荣太子参”高质高价。新建太子参实验室1个、良种繁育基地2个、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柘荣太子参”产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出版,太子参质量控制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诚药业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太子参中药材GAP延伸检查企业,生产的“柘荣太子参”中药饮片成功入围全国集采。持续做优“茶文章”,立项制定行业标准1个、宁德市地方标准2个。衔接推进省“3212”工程,获批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省级茶叶产业强镇等重点项目,建成第一批数字茶园,闽东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茶企,实现全市上市茶企“零的突破”,“柘荣高山白茶”跻身2024中国茶品牌五十强。持续建设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优质县,林下经济利用面积突破10万亩,产值突破4亿元。
育强第二产业。接续实施“工业提质攻坚年”活动,持续落实好闽东药城“11条”、不锈钢“9条”、刀剪“5条”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省级高新区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全力做强生物医药这个核心竞争力,生物医药园区年度投入政府性资金2.89亿元,标准化厂房二期、太子参小微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广生堂获评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乙肝治疗创新药奈瑞可韦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创新药泰中定纳入国家医保;力捷迅高端复杂制剂微球产业化生产平台顺利建成,亮丙瑞林微球进入中试放大阶段,复方太子参颗粒获批非处方药,抗过敏创新药富马酸卢帕替芬胶囊完成Ⅱ期临床试验;贝迪药业腺病毒抗体、冻细小病毒抗体获批投产,填补省内动物诊疗用抗体类产品空白;闽参中药材、严孚医疗等项目接续开工,新获批仿制药4个、动物药4个,预计全年规上药业产值突破11亿元、增长11%以上。乍洋不锈钢园区年度投入政府性资金2.9亿元,建成水系、边坡、路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入驻高端法兰、阀门等企业28家,新培育金鸿、一统等3家企业投产,宏盛、鸿钧等5家企业入规,预计全年产值突破4亿元。砚山洋刀剪园区年度投入政府性资金0.6亿元,园区一至三路建成投用,硋窑下片区规划八路及排洪渠工程开工建设,张小泉智能制造项目实现试生产,“柘荣僧服”集体商标申报至国家知识产权局,预计刀剪、僧服总产值突破20亿元。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浦泵业、际福机械入选省级“瞪羚”企业,精浦泵业、建华建材、宏盛中环等企业完成“智改数转”项目,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做活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中国慢城·长寿柘荣”旅游品牌,有序推进东狮山4A级旅游景区创建,创成靴岭尾文创田园3A级旅游景区,先后培育烽火西竹岔红色研学基地、彭鼓技艺研学基地等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预计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34%、17.86%。深入开展促消费活动,大力推广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限上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8%、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培育广喆来等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64.7%。
这一年,我们聚力攻项目、抓招商,增长后劲更加充足。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预计全年12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49亿元,其中2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2亿元。实现重点项目开工38个、竣工45个,其中东狮山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序时推进,草本汤、金鸿不锈钢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用好项目前期“3+N”工作机制、“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平台,全年谋划储备项目95个,项目谋划水平在前三季度项目建设攻坚行动考评中位居全市第二。
要素保障精准发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精准对接项目需求,分类保障项目用地、用林等指标,提前完成项目交净地任务4个、安征迁面积464.65亩,项目报批进度在前三季度项目建设攻坚行动考评中位居全市第三。针对资金瓶颈,出台《争资立项考评办法》,提振乡镇部门积极性,全年累计争取专项资金5.85亿元;获批国债、专项债等资金1.98亿元;通过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益1.77亿元,有力支撑县医院异地新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始终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前4年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招商引资持续加力。树牢“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重点围绕生物医药、不锈钢、刀剪等产业链深入开展“一把手”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出台招商激励、项目履约管理等政策措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宁德重点产业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考察活动104场、集中签约活动3场,引进项目34个、总投资37.84亿元。其中,楮坪乡闽参中药材、严孚医疗,乍洋乡金鸿不锈钢、豪邦阀门,双城镇正城智能,城郊乡广隶康食品,东源乡广颂茶叶,黄柏乡人良健康等优质项目相继落地。
这一年,我们聚力提品质、畅交通,城乡面貌不断焕新。
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接续开展“城市品质攻坚年”活动,谋划生成34个城建项目,在建9个、竣工21个,完成投资3.67亿元。龙溪治理逐步深入,全年投入1.3亿元开展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新改建雨污管网21公里,城区污水收集率提升至49.97%、从2021年的全市山区县末位提升至第二,“母亲河”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动脉”更加畅通,投入1.3亿元建设县道21.51公里,县道X964前楼至长岐段、凤里至长岐段开工建设,县道X963山场至完店段建成投用,“半小时城乡交通圈”基本形成。邻县通高速公路(柘荣至泰顺、霞浦)、省道S201鸳鸯头至霞浦界、福泰公路(柘荣段)等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通过不懈努力,温福高铁“过柘设站”方案通过评审,进入现场定测勘探等实质性推进阶段,全县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正逐步变成现实。
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全县11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庄分类,靴岭尾等3个村通过第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认定,黄柏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名单。宅中、黄柏、富溪等乡镇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180万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新建乡镇污水管网17.72公里、村庄生活污水设施5个,13个“五个美丽”建设典型获全省推广,霞洋村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标准版、提升版村庄覆盖率分别提升至80%、40%以上,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成供水管道60公里、水厂2座,规模化水厂供水覆盖率提高至75.1%。巩固上年度“四好农村路”综合考评全市第一良好态势,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6个乡村道路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湄洋至福基岗、游家边至陈家山等农村公路14条31.9公里,在全省“四好农村路”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成功承办全市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创成全省第二批“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客货邮融合发展实现乡镇及行政村全覆盖,有效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化,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98个、矿山生态修复91.3亩,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5%;全县3个主要流域出境断面保持全优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考评、河湖长制年度考核均蝉联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完成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面积3.64万亩,建成省级森林村庄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从严从实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完成7件信访件交账销号。着力强化环境监管执法,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铸造、养殖等行业污染问题,推动铸造行业整合提升,废气污染企业关闭退出13家、完成提升治理12家;全面清退违规畜禽养殖,10家规模化养殖场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提升。受理环境信访111件、按时办结率100%,切实维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这一年,我们聚力谋改革、促创新,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开放更深化。坚决扛起改革担当,持续深化改革实践。省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不断深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林业“三多”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常态化开展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阳光交易。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马仙信俗、游氏仙姑信俗为“桥”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举办对台交流活动13场。
营商环境更优质。深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围绕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打造“柘好办”服务升级版,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套餐13个,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100%、位居全市第一。设立“柘好办”代办服务窗口,为84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以政府“跑腿”换企业减负。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确保金融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科创动能更充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省创新型企业4家、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持续实施新时代“东狮山人才”强县计划,集聚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27人。聚焦主导产业,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立项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新药研发奖补项目4个,获批奖补资金5389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7%、位居全市第三,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占比14.29%、位居全市山区县第一。
这一年,我们聚力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教育医疗扩容增效。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成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5个、年度投资6505万元,完成第三幼儿园修缮和东源幼儿园硬件提升,第一幼儿园、第一小学教学综合楼和职校二期项目有序推进。设立综合高中试点班,新增普高学位365个。大力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职校郑平芳老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9位教师获省市表彰,中考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三,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蝉联全市山区县第一。深入开展“校园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完成职校、三中等5所学校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县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群众就医环境大幅改善。新购置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增设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病区,“四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胸痛中心通过国家验收认证。年度投资1.1亿元实施县医院异地新建二期传染楼项目,与闽东医院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县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补贴闽东医院向县医院派驻主任及副主任医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
兜底保障织密扎牢。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持续推广“巩固低收入人群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综合保险”,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完善养老体系,落实特殊困难老人一人一档,提高居家养老项目覆盖面,服务人数比增87%。建立残疾人技能培训孵化基地,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水平。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定期排查困难群体,推动应保尽保,全县低保覆盖率4.36%、低收入人口保障率6.12%,均位居全市第一。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强化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东源古建筑群、前山大外厝消防安防工程一期通过专家初验,认定公布第一批县级非遗工坊10个。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深化柘荣剪纸“双创”工程,《福建“国保”文物剪影》系列荣获省巾帼巧匠创新创业大赛综合类金奖,郑平芳获评“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不断优化文体服务供给,建成城市书坊8个,“5分钟阅读圈”初步形成;开展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主场活动暨宁德市“闽东之光”文化宣传周·非遗购物节等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全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鸳鸯草场翻越挑战赛等赛事,为群众生活增彩添色。
社会环境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诈、毒品等违法犯罪,全县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全部劝返、在全省率先清零,刑事警情降幅位居全市第一。县公安局提请公安部发起特大非法狩猎系列案全国集群战役,并侦破国保专案、骗取出口退税案等典型案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和公安部、省公安厅等部门嘉奖令表彰、贺电表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县乡综治中心实用化实战化运行,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89批1181人次,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改重大隐患49处、一般隐患1785处、整改率100%。坚决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查处违规案件230件,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这一年,我们聚力转作风、强效能,自身建设从严从实。
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等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用好用实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结代表建议77件、政协提案89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营养餐补助较低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40个,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领域等制度186个。顶住财政下行压力,每年增加财政投入157.6万元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让基层干部心有奔头、干有劲头。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作风持续向好,机关效能、审计监督、统计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社科联、计生协、科协、红十字会、贸促会等群团组织职能有效发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加强,精神文明、供销、移民、民族宗教、台港澳、外事、侨务、老干部、老区、气象、档案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一年来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挂钩帮扶我县的省市领导、单位,向驻柘机构、驻柘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柘荣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工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体系不够健全;招商引资成效不足,重点项目接续乏力;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个别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重视不够、反应较慢,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施策,尽心竭力改进完善,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