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

  激发潜能促消费。推动“四大商圈”智慧转型。培育一批特色街区,大力支持南通“老字号”创新发展。建成运营南通中心奥特莱斯项目,完善周边配套功能。培育首店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繁荣活跃夜经济。市县联动高水平高频次策划举办促消费活动。出台家电以旧换新支持政策。大力招引社交电商、网络直播、智慧商超等新零售平台,吸引高端餐饮、大型零售、品牌连锁企业在通布局。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依托港口、仓储等做大批发业。科学组织住宅用地出让,出台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完善人才住房优购政策,用好房票安置等做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扩大开放增动能。今年正值南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着力推动更高水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办好“南通名品海外行”系列活动。加快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全力稳住重点行业出口规模。促进“综保区+港区”联动发展,提高特殊监管区贡献度。放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产业带+海外仓”协同效应,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50%以上。聚焦欧美、日韩新、中东、港澳台等地区,招引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快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绿色能源等配套,打造更高能级开放载体。优化提升管理体制,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争先进位。

  政策赋能强主体。深入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政策措施,及时出台更多稳增长、扩就业、涵税源政策。高效承接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广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模式。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争取央行政策资金在通投放超320亿元。推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布局南通。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单位1800家。完善用地用海联审机制,强化资金、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着力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策应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南通通江达海、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广阔、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要素优势,主动对接和融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企业总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设、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五大行动”。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做大吕四港至洋山港、外高桥“沪通快航”业务,积极拓展近远洋航线,努力推动沪通港口建立“离港确认”模式。稳步推动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深化落实沪通新一轮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上海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带动作用,建好用好“科创飞地”、科创与产业融合基地,打造承接上海科创资源的卫星城。对接上海优质金融资源,聚焦重点产业,做强基金矩阵、做优基金布局、做实基金招商,加快建设南通创智天地,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进一步擦亮“南通好投”品牌。

  加快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扎实推进北岸先行区建设,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等路径,加快构建“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链条,推动重点园区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聚焦服务业联动发展,引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努力实现业态互补、市场融合。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载体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举办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推动跨江融合取得新成效。

  持续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围绕提升战略落地保障能力,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重大项目85个。发挥重大交通项目牵引性作用,建成绕城高速、宁通高速扩容、洋通高速二期,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建设苏通二通道,同步完善市域衔接路网体系。抢抓政策机遇,协同争取东如高速、太仓专线铁路、通泰城际等项目纳规,加快如通苏湖、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通沪高速、通常高速前期工作。落实“水运江苏”行动方案,实施江海直达通道攻坚,加快连申线航道南通段“三改二”、通扬线航道如皋段前期工作,推进东灶新河、通扬线市区段等工程建设,完成内河航道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实施吕四港粮油码头、通州湾至通海港区疏港航道等港航工程。

  全力做大海洋经济。围绕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编制临海地区空间和产业规划。建设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持续深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转型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旅游等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支持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涉海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绿色化工拓展区,推动中天绿色精品钢一期二步、华峰新材料、中石油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深入实施产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进一步做强船舶海工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家纺等16条优势产业链。加快轻纺、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焕新。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先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低空经济、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发展新优势。统筹抓好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加快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新增省智能工厂(车间)25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000家以上。争创首批“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7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