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6日)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动“大作、大戏、大剧、大师”不断涌现。推动昆曲、评弹等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建设“中国曲艺名城”。深化非遗“产学研”体系建设,推动高校等多元力量搭建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创新打造苏工苏作苏味苏艺等“苏”系列、古镇古村古街古宅等“古”系列、名人名家名师等“名”系列主题文化名片,提炼形成体现苏州文化独特内涵的城市“大IP”。高标准建设“百园之城”“百馆之城”“百戏之城”,让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充分开放、高效利用。加快建设苏州考古博物馆、苏州科技馆·工业展览馆等项目,建成开放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狮山艺术剧院。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开展艺术进校园活动,高水准办好一批百姓喜爱的文旅活动,让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惠及群众。

  持续做强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组建市级文化产业招商中心,引育一批头部和成长性文化企业。促进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与高端纺织、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丝绸刺绣、苏工苏作领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影视娱乐、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等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非遗市集、艺术市集等品牌市集,建设设计之都、文创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九)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为全市人民提供均衡、可及、有感的公共服务。

  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升级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苏州人才网,做优“家门口”就业服务,健全完善精确识别、精细分类、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机制,持续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深入实施百万“姑苏工匠”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以上。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创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年内投用苏大附一院总院二期、市立医院总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市转化医学中心,建成西苑医院苏州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三级三甲”医院创建,建设高水平肿瘤综合诊疗中心,实施重点学科专科“攀峰筑原”行动计划。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传承创新吴门医派,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化“三医联动”,统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招采等专项改革。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聚焦医保纾困,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一病一残”等重点群体,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持续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改建助餐点100个、智慧养老院30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3万户。全域化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化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实施孤独症儿童优康支持工程,提供“类别化+差异化”关爱服务。推动“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落地见效,新增托位1.2万个。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提质,高质量做好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强化困难家庭帮扶,开展“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织密社会保障网。关心关爱残疾人,推进无障碍环境和“残疾人之家”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新增缴存68万人。

  加快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所,提升名校集团化办学紧密度和覆盖面,促进常住人口子女入学便利化,力争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覆盖、省级高品质特色普通高中全省领先。探索基础教育减负新路径,切实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教师关爱,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持苏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快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发展,提升昆山杜克、西交利物浦等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深化校地合作,支持在苏高校特色化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好“10分钟体育健身圈”,持续推进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消费活力城市创建和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办好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精心组织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十)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守牢“六个不发生”的底线要求,高水平建设平安苏州、善治苏州。

  精益求精提升治理能力。优化“五社联动”,拓展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优化运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涉诉信访联合会办等“八项机制”,推动各类社会矛盾“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集中开展清理欠账、欠款、欠薪“清三欠”行动,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升级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良好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健康向上舆论环境,群众安全感稳定在99%以上。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加强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建设。持续深化危化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既有建筑等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动企业安全联盟建设,推进安责险扩面提质。建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7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