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韧性城市新风采。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城市体检,持续巩固城乡道路和公园绿道“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提升”整治成效,提升城市“八化”水平。加快推进古城九山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公园焕新提质,建设塘河水岸一体化项目14个,新增口袋公园5个,打通断头河5条、断头路5条。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提速重大水利工程,完工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仰义水库加固,加快建设仰义塘、瓯江治理二期、瓯江路西延三期(卧旗山连接段)等工程。打好综合交通三年大会战收官战,深化江湾路过江通道、330国道鹿城藤桥段改建工程、官岭隧道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开工鹿城西部多式联运中心配套码头,提速推进府东路过江通道、七都二桥等重大项目,通车缙苍公路鹿城段,打造循环畅通的城区交通大网络。
(五)攻坚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内生发展主动力。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魄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跑出增值服务加速度。聚焦“五个一”总体改革架构,建强线上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用好“帮企云”服务平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系统梳理涉企服务清单,落地10项“一类事”服务场景,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服务场景,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到97%以上,实现服务有感与无感有机统一。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深化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推动街镇合规服务阵地全覆盖,最大限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彰显重点改革辨识度。大力弘扬“四千精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城区。扎实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见实效,推广“数据得地”机制,激发数据资源要素价值,清理“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存量用地各1000亩以上。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人人慈善标杆区”、农村“三位一体”等重点改革,确保通过现代慈善体制机制创新助推共同富裕省级试点验收。
提升互融互通开放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RCEP区域共建,充分发挥全球“藤蔓服务站”作用,举办中巴友谊温州行等经贸交流活动,推动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聚力提升总部企业集聚度,引育总部型企业50家以上,更高水平推动温商回归、温青回归、温智回归。持续开展“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行动,优化企业参展、融资、信保、海外仓等服务,组织企业境外拓市场350家以上。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完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体系,力争新增跨境电商园5家,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20亿元。
(六)攻坚文化振兴,进一步彰显千年斗城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持续唤醒城市记忆、塑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展现“诗画白鹿城”独特魅力。
打造以文塑城金名片。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圆满收官“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持续放大“瓯”“古”“名”系列时代价值。科学做好文物保育活化,加强徐定超、吴百亨等名人故居保护开发,投用曹湾山遗址博物馆,加快推进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价值研究,争创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建好九山书会南戏文化园,“一季一主题”推出“九山有戏”系列活动,擦亮中国南戏故里金名片。深化“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积极推动市非遗馆选址建设,促进瓯塑、瓯绣、彩石镶嵌等特色工艺美术繁荣发展。培育民办特色博物馆集群,推动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
奏响以文彰旅最强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鸣江南牧场等重大文旅项目,做优做强“瓯江夜游、塘河夜画”等文旅IP,系统提升旅游基础配套和接待服务水平,培育小剧场百戏馆等文旅消费新空间新场景10个以上。持续丰富红色研学、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精心策划“寻访白鹿城”等研学路线。放大亚运综合效应,用好亚运场馆资源,培育做强体育休闲、运动康复等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创意、音乐赛事等业态,让文化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增强以文惠民获得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速推进温州美术馆、区文化馆新馆、区图书馆新馆,谋划建设温州市青少年棋院,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公共资源向基层、工业园区延伸,加快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机制,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打响“浙江有礼·一鹿先行”等文明实践特色品牌。
(七)攻坚民生优享,进一步提升共同富裕带动力。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金名片。
拓展扩中提低路径。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健全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扩大新产业新业态就业空间,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岗位2万个,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较高质量稳定就业。推进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集成改革扩面提质,新增共富工坊30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下降,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新时代“共富型”社保、医保和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鹿力同心·共富行”,打造一批示范性成果。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以“千万工程”引领“三基三主”建设,深入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引领·全域整洁”行动,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及建设方案,新增省级未来乡村2个,确保完成人居环境落后村、问题村整治任务。深化温州农业科技城建设,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综合体等十大项目,扎实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高标准打造现代种业创新园。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用好区级强村公司,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举一反三推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