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一步提级。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径山村、小古城村入选全国“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考察点,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县。完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1706亩、高标准农田新改建11207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7405亩,粮食生产十连增,农业增加值突破41.65亿元。开办全国首个未来农民学堂,打造国家级“科技小院”3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5223元,全面消除15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相对薄弱村,蝉联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首夺乡村振兴“神农鼎”铜鼎。
(七)聚焦补短板、绘共富,民生福祉优质共享
公共服务优化供给。实施“美好教育工程”,学校项目开工16个、建成26个,新增学位1.58万个,与杭州外国语学校、锦绣育才集团、理想教育研究院等开展合作办学,获评全省现代化学校10所、省一级幼儿园7所,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教育部评估,瓶窑中学入选全市唯一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实施“舒心就医工程”,与浙大妇院、浙大儿院等开展合作办医,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开工建设,浙大一院在“国考”中斩获全国第二的历史最好成绩,余杭连续5年获评健康浙江考核优秀等次。实施“交通畅达工程”,完成国省县道大中修48公里、“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63公里,新增公交线路20条。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成全省首个线下灵活就业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3.62万人,发放就业失业专项资金、创业担保贷款等5.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12%、99.84%,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优化公积金信用产品,全省首创“余公科创贷”“余公农房贷”,完成授信超3.5亿元。坚持困难家庭和儿童应保尽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1.69亿元、惠及27.51万人次。
惠民实事暖心有感。落实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制定发布公共服务标准20余项,全省首创“七优享”一张图应用。用心用情办好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129项,超额完成88项。实施“五星幸福体工程”,开工公租房14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8万套,新增社区嵌入式百岁幸福家12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8家、托位3058个。扎实开展“理旧账、破难题、开新局”专项行动,办结销号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9个。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235件、政协委员提案241件,满意率均达100%。
(八)聚焦防风险、守底线,社会治理夯基固本
改革深化多点突破。全市率先启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上线政策615项,服务企业、人才10.8万次,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迭代升级“支点计划”,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获评省级共富试点优秀等级,余杭蝉联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考核优秀。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3388亿元、增长13.7%,3家国企获得3A信用评级。组建区传媒集团,广播电视录用稿件量居全省首位。完成“五经普”国家级综合试点,商事制度改革等4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数量全市第一。
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社会智治工程”,上线“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流转处置事件25.2万件、闭环率96.8%。深化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矛盾纠纷调处“136”工作体系,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区。加强访源治理,处置重大疑难信访事项346件,动态清零国家、省、市信访积案314件,全区信访总量下降29%,入选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在全省率先落地“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法治化管理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成功举办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
平安建设卓有成效。开展大排查大整治,闭环整治隐患34.8万处,全区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实现“零”增长。承办全省国际减灾日活动,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11个、危旧住房改造155处、山塘水库加固7座,成功抵御“杜苏芮”台风等自然灾害。严厉打击新型涉网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下降13.36%。实施“天网工程”三年行动,新建视频监控设备8749台,全区治安、交通、纠纷三类警情分别下降10.59%、5.81%、21.87%。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支持工青妇、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能,统计、保密、档案、邮政、气象、外事、老龄、老干部、公积金、地方志、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事务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过去一年,全区上下面对困难一起闯、迎着风浪一起冲、顶着压力一起干,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驻余杭各直属单位,向关心支持余杭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走在前列要永立潮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成长中的烦恼和前进中的挑战:在科技创新高能级策源方面,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还不够多、顶尖人才招引力度还不够强;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先进制造业规模体量还不够大、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还不够快;在中心城区高品质建设方面,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够全、城市综合管养还不够细;在民生服务高标准供给方面,医疗教育资源还不够优、养老托育服务还不够好;在生态环境高效能治理方面,污染防治水平还不够高、绿色低碳转型还不够深;在平安余杭高水平塑造方面,隐患排查整改还不够实、常态监管执法还不够严。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