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左右,高质量完成耕地保护、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年度任务,继续在全市发展中担大责、扛大任、不断刷新“首位度”。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奋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勇挑大梁
全面参与大黄山建设。深刻把握大黄山建设的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紧扣“1+7+N”总体布局,加快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以文旅“一业兴”带动市场“百业旺”。聚焦新安江诗画长廊、皖南古村落“满天星”,加快推进黄山国际会客厅、武阳湾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大黄山重大工程领航行动”项目建设,以新安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为牵引,高水平开发中国高端商务会议黄金水道。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计划,高品质建设雄村三江口民宿群、关山云顶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成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享受得到现代服务的精品民宿客栈。打造汪满田、坡山等一批非遗村、摄影村,做优做强写生村镇,培育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支持四月乡村、顶红传媒、陶子研学等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营利性服务业提质扩量。精心策划、隆重推出2024徽文化·大地艺术季“1+1+N+X”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三潭枇杷节、卖花渔村梅花节等文旅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力争旅游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启动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歙县段)、歙采缤纷茶菊交易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长陔岭隧道、小川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杭瑞高速杞梓里互通、歙黟一级公路(竦口至经开区段)建成通车。用足用好增发万亿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聚焦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分级分类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确保项目动态储备规模不低于550亿元。优化调整产业招商小组,明确招商重点和主攻方向,一产聚焦农产品深加工、预制菜、绿色食品,二产聚焦省“新三样”及新一代机械电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三产聚焦高端品牌酒店、影视演艺、主题乐园、会奖经济、休闲康养。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不少于100个,到位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亿元项目不少于35个,转化率不低于90%。深入开展外资招大引强行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态化开展“要素保障会商会”、对企业说“不”事项提级办理,推行“五证齐发”“标准地”供地改革,推动更多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快享”。力争营商环境整体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打响“歙企无忧”宜商品牌。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开源节流,保证财政稳健运行。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做强主业、做大资产、做优经营,力争三大国企总资产超26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9亿元。优化调整数据、“三农”、人才、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机构设置,继续推进综合执法、科教文卫体等领域改革,以改革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1+7+9”对标学习沪苏浙机制,以“排头兵”的姿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锚定近期赶超淳安、东至,中远期追赶安吉、广德目标,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积极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杭黄毗邻区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建设,推动与淳安县《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共促上海皖南农场(练江牧场)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跨省通办”覆盖范围,让长三角一体化红利更多惠及全县人民。
奋力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上展现作为
(一)着力展现古今交融魅力名城
提升名城新风貌。高标准完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整体景观风貌塑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详规编制,实现单元详规全覆盖。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管控城乡建筑风貌。坚持精准施策,满足刚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建设。加速富丰新城路网、“四馆一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充换电设施、智慧停车、口袋公园等建设,有序实现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用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打造城市新商圈。深入实施“徽动消费”行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开展“免减优·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徽州古城、练江夜市等周边业态创意升级。建成“公元1121”、泊心云舍等新业态项目。全力申报“中国食文化特色名城”“中国夜经济特色美食街区”“徽菜地标美食城”。常态化推出“徽府盛景”沉浸式夜游产品,打造石头屋网红书店、徽文化艺术中心,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乡村音乐节、体育赛事等大流量活动,构建休闲度假、亲子游乐、夜间旅游等时尚消费新场景。强化居然之家、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平台吸附功能,聚力打造区域高端商务服务功能圈,争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展示文化新魅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稳步推进歙县廊桥、徽州古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徽州历史博物馆申报国家一级馆。加快推进鲍家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府衙、斗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启动陶行知纪念馆改陈布展,确保黄宾虹故居保护利用、德胜门城墙修复等项目如期完工,高质量做好王茂荫故居保护利用活化工作。系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历史建筑修缮、“拯救老屋”行动,推出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传统村落数字展示中心。持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徽剧振兴工程,打造“大徽班”沉浸式剧场。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非遗进校园,强化非遗特色产品供给,焕新徽州鱼灯文旅大IP,让非遗在新时代互动中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