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7日)

  (五)强功能、精管理,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面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让浑南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

  推动“高水平”板块开发。按照“打造城市结构关键点、城市建设新亮点、城市经济增长点”的总体要求,抢抓冬运契机,加快王家湾板块土地整理,全面启动“两馆两中心”建设,管廊工程完成50%以上,西片区道路及相应排水设施竣工,确保区域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加快完成北方芯谷产业规划方案编制,同步启动产业园一期建设,确保春季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5个以上。全力推进新南站、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等9个核心板块规划设计和产业植入,确保每个板块谋划项目10个以上。

  实施“精细化”城市治理。瞄准“潮形象、国际范”,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夯实路长制度、打造特色路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创建全时段、无间断、无人化扫保作业试点街路10条以上,争创城区优秀路段20条以上、良好路段150条以上。实施韧性智慧支撑行动,打造海绵城市示范路5条以上,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50个以上。开展高品质城市更新,改造燃气供水供热管网10公里,建设改造口袋公园100个以上,全力化解“停车难”问题,实施核心区域绿化、亮化工程,构建绿道贯穿、公园点缀、街景烘托的新生活街区。

  展现“不一样”浑南风采。落实“指南针”发展计划,实施“年轻的城、年轻的心”精品文化引入工程,举办大型演艺演出活动25场以上。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国家植物园,做好冰雪大世界、花间道公园等11个重点景区项目改造,深耕“四季游”品牌,开展冰雪节等品牌文旅活动30项以上,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打造精品赛事高地,建设首个双运之区、打造全国赛艇之都、叫响全国武术之乡、做强辽篮黄金主场,举办马拉松、马术、乒羽等精品赛事50场以上,全力建设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六)守青山、护绿水,深入推进绿色化转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实施碳中和示范区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制定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中广核新能源战略融合一体化项目落地,鼓励绿电交易,启动充电一张网建设,确保省级绿色制造企业达到25家以上。全方位开展“无废城市”实践,推动棋盘山“无废景区”创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推进低矮和移动面源专项整治,加强散煤、扬尘等精细化管理,确保全年大气优良天数300天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5%以上。实施截污管网改造和雨污摘除专项行动,推进桃仙河、满堂河、蒲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动态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保持土壤安全利用率100%,不断绘就美丽浑南新画卷。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决抓好12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常态化整改,扎实做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环境执法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行动”,完成植绿补绿200万平方米以上,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棋盘山“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促振兴、保根本,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核心,统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良田建设升级,新建高标准农田6.5万亩、总量突破13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7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3万亩,粮食产量在20万吨以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组织开展产学研用成果转化项目20个以上、下村技术指导300次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防控,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设施100%覆盖。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专业村6个以上、庭院经济示范村3个以上、农事龙头企业4家以上,新增“两品一标”产品4个以上,实现上锦农业果蔬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聚焦都市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办好杏花节、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加快魏家沟影视基地、闫家沟田园综合体建设,培育都市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休闲农业村8个以上,推动东南山区民宿争创国家级旅游民宿。

  深化农村领域改革。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确保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到300家以上。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托管面积5万亩以上。实施乡村治理攻坚,建设省级治理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1个,文明村占比达到65%以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独资、入股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生产项目,确保组织收入稳步增长。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三美”示范创建,打造特色庭院街10条、和美示范街100条、省级美丽宜居村75个、美丽田园2个。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无差别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提前实现域内公路全部亮化,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5公里、村内道路23公里,确保农村5G基站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强化生产、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实现整洁庭院全覆盖,传承保护乡村文化,让村庄留住乡愁、增加韵味、增添人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97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