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首过去一年,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kēng qiāng)
2022年是九台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历史罕见的疫情考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汛情挑战。区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保持战略定力、付出艰苦努力,从容应考、沉着应战,交出了一份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历史答卷!
面对疫情冲击,我们众志成城、坚韧作战,取得了抗疫斗争决定性成果。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233例,收治率100%、治愈率100%。特别是3月3日发生疫情后,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仅用37天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面清零,又用20天实现社会面有序放开,再用30天巩固成果彻底打赢“九台攻坚战”。及时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九台防疫经验得到省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我区首创“家庭病房”经验为全国疫情防控“一家人一病房”政策的实施开拓了路径。
面对重振压力,我们不等不靠、精准施策,推动了经济社会有序性恢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我们逆境奋进、发展至上,率先实施返乡农民点对点闭环春耕播种,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4.6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6%;限上零售额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6亿元,圆满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
面对风险考验,我们齐心协力、严防死守,夺取了安全生产全面性胜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练等活动,累计成立检查组5548个,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6953次,整改隐患18676项,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火灾三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0%。特别是遭遇1957年有气象监测以来最大暴雨袭击,相继启动防汛四级、三级应急响应,连夜实施“净水厂保卫战”,有力保证了供水安全;紧急避险营城村、波兴村等村群众2246人,强力扭转被动局面,坚决守住“不决一堤(dī)、不亡一人”的底线目标。
各位代表,大事难事看担当,面对百年未遇之考验,区政府强化统筹思维,以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深入实施全区“1728”工程,扎实开展“四个服务、四个提高”专项行动,采取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经济发展快速回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稳扎稳打,经济发展逆势回升。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成功举办春秋季重大项目开复工仪式,实施投资15亿元的楚天华通医药设备、投资10亿元的东方雨虹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项目开工总量位列长春外县(市)区第一。编制《促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集中签约、云签约等系列活动,成功招引九台通用航空产业园、中车新投等亿元以上项目86个。解决调规、征拆等系列问题,推动中科欣雨等36个亿元以上项目、天朗现代农机产业园等8个十亿元以上项目、苏美达及和宸2个总部经济项目顺利落位。全年招引内资160亿元,不断为经济发展添薪蓄能。
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工业经济量质并举,以康宁杰瑞、楚天华通为核心的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21%;以华能、宇光能源为核心的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达到133户。创新动能全面释放,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户,成功申请专利210个,吉林万和光电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我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服务业提档升级,投资5亿元的庙香山戏游村等6个文旅项目启动建设,全年接待游客3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现代农业稳产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16.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8.8亿斤,我区获评吉林省粮食生产十佳县。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实施对接“新兴消费城”专项行动,出台支持市场主体纾困政策措施70余条,市场主体达到8.6万户,同比增长10%。用足用活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造业新增留抵退税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实现即审即退、应退尽退。累计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5.1亿元,千方百计帮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
这一年,我们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实践,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新修订《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4宗、11公顷,成交总价款1556万元。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共性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试运行,绩效结果和预算安排实现有序衔接。推动九富城发集团参与城市建设和开发,参股成立非煤矿山合资企业5家,总投资6.8亿元的久兴矿业、九融矿业开采生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严厉打击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守牢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
政务服务精准高效。全面推进“一网通办”,1229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平台管理,全程网办率达到92%。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2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间由200多个工作日缩减到最短13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开发区改革初见成效。在继续实行区街合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搭建起“一区四园”发展架构,补充完善了内控管理等27项机制,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全覆盖的管理模式,推动改革成果最大化。抓住开发区升格契机,构建了“五级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巩固基层治理,实现各项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