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推动对内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外贸新市场,参加境外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在RCEP国家、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建设高质量海外仓。创建葫芦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做大做强外贸三大出口基地,培育碳酸锂等化工产品进出口集群,不断优化外贸结构。深度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修编港口总体规划,推进北港港区航道一期、柳条沟港区化工泊位改扩建等项目,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加强与京津冀地区、江苏常州等城市交流合作,更好地集聚资源、优化分工、鼓励创新,打造新时代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精准招商引资,着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不断提升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让项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硬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补短板、促投资、稳增长的“主抓手”,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4+8"现代产业格局,谋划实施重点项目550个、总投资约27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85个、新建项目26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30个。坚持领导包保项目常态化、重大项目联动推进制度化、项目建设闭环管理清单化,构建项目推进全链条体系,加快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徐大堡核电一期、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扬农精细化工、心连心百万吨生态肥、建昌飞地产业园芳纶等项目开工建设,徐大堡核电二期和京哈、凌绥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锦西石化技改、先达农业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政策措施,发挥专职招商队伍效能,形成党政同责、县区主责、部门尽责的大招商格局。聚焦产业链条、高新领域、民生短板,明确招商重点和主攻方向,建立产业资源库、招商企业库、客商信息库、重点项目库,做实领导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周活动。新签约500万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80个,落地项目不低于90个。

  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工作围绕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努力把葫芦岛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项目建设的高地。加强重点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建立土地要素会商机制,加快盘活“两块地”,依法清理“僵尸企业”,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多领域、多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强化项目用能、环评、用工等要素保障,提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储备项目转化率,形成大项目有序接替、好项目梯次跟进、新项目投产达效的生动场景。

  (四)始终坚持科教支撑,突出创新驱动,着力建设创新葫芦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扩大和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加快义务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巩固“双减”成果,防范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推进特色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支持渤海船院“双高”项目和“兴辽卓越”院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优化创新生态。坚持“四个面向”,让科技创新在振兴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出台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和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两个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深化与中科院沈阳分院、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合作,大力开展“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攻关。深入实施科技招商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科技“鹊桥会”,加快推进洽谈项目签约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亿元以上。

  打造创新平台。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研发+孵化+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研发平台和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推动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辽工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持伊菲科技、海思科制药等企业创建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环渤海湾研究院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试验示范推广,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和造血功能。加快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建设,培育葫芦岛科技大市场,吸引京津冀科创研发平台到葫发展。

  培育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型企业产业集群,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雏鹰瞪羚企业达到90家。深入实施兴葫英才计划和科技引领创新工程,引进高质量“项目+团队+技术”,加大产才融合力度,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纵深推进“引博工程”,提升人才质量和丰厚度。

  (五)把握“两个战略定位”,推动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县域和城区一体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拉长板补短板,不断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加快建设“一带一区”。布局建设“一通道六基地”,融入辽蒙欧(新)海陆大通道,建设全省清洁能源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有色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京津冀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做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文章。深入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推进沿海六市协同发展。深度参与上下游产业链分工,共同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推动旅游一体化,融入“海上游辽宁”精品线路,促进优质旅游景点共线联结。依托沿海开发区和葫芦岛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临港产业集群。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融合对接,全面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围绕特色农产品供给和旅游康养产业,提升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品质,开通辽西文化旅游大环线,建设面向京津冀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地、旅游休闲目的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