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0日)

  (四)一年来,我们始终在促动创新、推进改革中激活发展动能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喜迁新址,在全省率先举办“双创”活动月,开展创业创新活动23项,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0多个。两家企业创业项目勇夺第五届“中国创翼”辽宁省选拔赛两个赛道一等奖,中草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优秀奖,新增省级孵化基地1处,“双创”工作再创佳绩。全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创历史新高。实施“揭榜挂帅”“带土移植”,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6项。推动企业与大学院所共建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5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5项。成功获批“辽宁省级创新型县”。推进“凤来雁归”工程,吸引1260名高校毕业生回凌来凌就业创业。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柔性引进人才150人。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按照“1+4”改革方案要求,积极推进“一网一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1+27+285”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9.93%,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小事不出村”,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面落实惠企政策,新增减、缓、退税2.9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929户次。为各类市场主体发放贷款突破3亿元。全年完成“小升规”10户、“规升巨”1户。继续实施市场主体准入零门槛零收费,新增市场主体496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48万户,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全面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乡镇街机构调整优化全面铺开。市直事业单位设置进一步优化。全力做实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后半篇文章,一大批新动能项目落地开工,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竞争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职能、权责界定更加合理。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184亩土地完成出让。

  (五)一年来,我们始终在完善功能、挖掘底蕴中提升城市品位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凌源市老城区有机更新规划》入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优秀案例。以碧桂园凌云府、蓝城璟樾府为代表的高品质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凌绥高速开工建设,凌源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施划停车泊位1035个,龙回首道口平改立、101线绕城段、碧云街北段、希望路西段建成通车,园林路西段开工建设,7条背街小巷改造升级,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建成“口袋公园”12个,凌源公园、凌河广场完成改造升级,城区栽植乔灌木、绿篱、花卉45万余株,市民休闲娱乐更加舒心。用灯光勾勒建筑轮廓,点亮七桥两岸,照“靓”城市夜晚,群众生活体验更加温馨。秀塔书院文创基地、瑞云城市书房、历史博物馆、罗布桑却丹故居重建等项目加快实施,城市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发布城市形象LOGO,城市辨识度进一步提升。

  (六)一年来,我们始终在注重保护、严格治理中厚植生态优势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争取资金4817万元实施散煤集中连片治理,取缔小锅炉3043台,开展企业达标排放、建筑扬尘、餐饮行业油烟排放、露天烧烤、秸秆和垃圾焚烧等专项整治,PM2.5同比降低15.8%。青龙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进场施工,完成黄金带河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长制、大禹杯两项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表扬。完成人工造林7.2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省级绿色矿山4家。严格土壤污染防治,强化“两公一住”用地管理,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七)一年来,我们始终在兜牢底线、办好实事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面接管北控供热资产,投入资金4500万元,维修维护设备140余台次、管网555公里,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群众满意率位居朝阳前列。全年筹集资金35.7亿元用于重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总体提高4%,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及福利1.03亿元。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6.8万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3.4亿元。全面推行医保事项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医保业务“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5%以下。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50户。投入1.4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9栋楼,农村危房改造436户,棚户区改造261户。30个小区已售商品房办证难问题得到化解。朝阳市重点输水工程正式实施。滨河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健康养老项目相继落地。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光明小学、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基础教育设施日趋完善。华中师范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驻我市博士工作站正式落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级实验区和“互联网+在地化乡村教育特色发展”国家级实验校全面启动。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229名学生被“双一流”院校录取,3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创历史新高。积极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影调戏《百合芬芳》《婆婆还乡》、评剧《烽火映山红》等一批高水品舞台艺术作品全省获奖。2022年,中国科学院在凌源发现白垩纪地层中最早的花蕾化石,命名为“凌源古蕾”。凌源非遗、河坎子自然风光等亮相央视新闻,《中国影像方志·辽宁凌源篇》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凌源特色美食亮相辽宁卫视《妥妥的乡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三”模式,建立健全电子病例信息和电子处方有效共享机制,实现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

  (八)一年来,我们始终在坚守底线、防范风险中维护和谐稳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6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