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国家必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届时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们将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行非常之策,全力拼抢政策机遇,助推县域经济稳步提升;出非常之力,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非常之举,找准政企结合点,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尽非常之责,聚焦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政策机遇和窗口期,坚定不移谋发展、强保障、惠民生、守底线,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丹东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之以恒推进“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持续在丹东地区当标兵、站排头、走前列,在新时代东港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丹东市保持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外贸进出口额增长速度与丹东市保持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谋发展,全力助推经济增长
一是充分激发创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步伐。优化创新布局,围绕东港特色产业,发挥服装智能化数字化展示中心、智能制造推广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新龙泰服装数字化吊挂车间、山川电机机器人桁架加工岛项目等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创新力量,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注册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以上,培育“雏鹰”“瞪羚”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全力协助丰能、忠世高新和日牵物流做好挂牌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引育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2.0版,加快推进国际商务人才管理中心及人力资源大厦建设,建立东港市域外专家智库,继续叫响“来东港‘才’精彩”品牌。
二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形成大抓项目、真抓项目、实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抓好谋划包装,紧盯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结合东港实际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抓好项目建设,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60个,着力推动东唐新材料二期、鑫洋水产等新建项目43个,富祥水产、安德生物等续建项目42个,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新进展、新成效。抓好服务保障,在“容缺开工”的基础上,推广“摘牌即开工”模式,缩短重点项目审批流程;深度落实“项目管家”和“市级领导包扶”制度,压紧压实项目建设全程责任,着力破解用地难、手续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三是培育壮大平台经济。坚持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抓好“565”平台建设,强化对上沟通协调,推进互市贸易区实质化运营,力争早日实现贸易额;全力推动中心渔港、海上风电、华能电厂水电解制氢、分布式风力发电等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加快推进前阳铁港物流基地、城北物流园、前阳精细化工园区及纺织服装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承载能力。落实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管委会+公司”模式实质性运行,力争两个开发区在省级考核中全部进入前20名。
四是积极抢抓开放机遇。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继续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新办进出口权企业20家;依托水产品和草莓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用,带动特色产品、地标产品扩大出口份额。做强开放平台,推动大台子港区规划建设,谋划、包装、实施一批临港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开展“走出去、请进来”200次以上,重点围绕水产深加工、品牌服装、化工、微电子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承接辽吉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各乡镇确保引进1个以上招商项目,各市直部门确保引进1—2个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并纳入年底考核系统;全年确保签约项目45个、内外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助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五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精品型农业。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3万亩,打造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优化小浆果主栽品种,推动草莓、蓝莓产业由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向基质化、立体化、智能化转变;积极申报“渔港经济区”项目,巩固提升渔业发展优势。培育科技型工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丰能工业、忠世高新等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助力盛世北瓷、莲盛钛业、精化科技、赛欧德科技等企业释放产能;推进新盛造纸机械年产6000台钢制烘缸和飞马特制衣年产100万件户外服装等技术改造项目落地投产;全年培育“小升规”企业10户,“规升巨”企业2户。发展特色型服务业。做优电商经济,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电商年线上交易数据同比增长10%,全力通过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整体验收;释放消费潜力,搞活“周末经济”“节日经济”“夜间经济”;丰富商业业态,推进尚岛国际商住综合体建设。挖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实施以甲午海战、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红色文旅项目;加快孤山文化特色小镇、北黄海温泉度假村二期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