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8日)

  突出创新赋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服务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发挥头部创新型企业引领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建立“项目来自企业、平台建在企业、成果对接企业、人才服务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年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以上。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依托“科技创新联盟”,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东北电力大学等院所联合攻关,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强化创新人才支撑。积极开展学子助企兴业、乡村人才振兴、吉人回吉等行动,全力引进高精尖人才,着力培育本土高技能人才。全面落实“引用留育”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奖励、生活补贴等撬动效应,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突出服务聚能。不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力度,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收官战,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实际办结时限比法定要求缩短60%以上,“同城、全省、跨省通办”事项再提升2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外网乡镇(街道)、社区(村)全覆盖,实现政务数据互通共享。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动“照后减证”和“准入准营”同步提速,让更多市场主体持照即可经营。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让企业轻装上阵。优化法治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应用,全面提升“双公示”质量,不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启动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执法报备、手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执法模式,为市场主体营造机会均等、权利平等、规则相等的法治环境。

  (四)竞进有为加快城乡融合,丰盈发展的“绿色含量”。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工匠精神推动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建设为基。推动四川街住宅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确保876户回迁居民如期安置。深化“城市双修”,对桃北小区等18个老旧小区和江华街、莲山路等11条街路开展维修改造。高品质建设25个口袋公园,打造铁西路、通潭路等10条绿化示范街路,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坚持管理为要。巩固拓展创城成果,聚焦“干净、顺畅、清爽”治理目标,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新建2个便民大市场和24个生态公厕,施划停车位820个,推动车辆入位、垃圾进站、摊位归市。实施物业管理等级评价制度,引导优质物业服务企业进驻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居民自治”模式破解弃管小区服务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保留乡土气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高标准完成五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长吉接合片区村庄规划编制,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健全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土城子灌区改造和鳌龙河重点段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安全饮水全覆盖、饮用水质全达标。鼓励农户集中居住,优化农村生活资源配置,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乡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个、千村示范村12个。持续开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用地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健全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断巩固良好生态底色。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积极争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和全域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植树造林1350亩。切实抓好全域全时段秸秆禁烧、城市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80%以上。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深入落实“河长制”,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强入河排污口治理,提升河流水体质量。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战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确保化肥农药减量、作物高产增效。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修复,做好哈达湾搬迁改造区域土壤治理。健全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支持检察机关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生态安全。

  (五)用心用情托起人民福祉,提升发展的“民生温度”。

  让社会保障更暖心。坚持把民生作为发展的“指南针”,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发展更有质感,让幸福更有温度。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力量和措施总体稳定,持续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扩大就业规模。加大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开发城镇就业岗位9000个,新增就业78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升保障能力。健全社会救助、残疾人关爱和慈善帮扶体系,实行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进一步丰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高标准改建桦皮厂镇养老院,打造居家、社区、机构共同支撑,医养、文养、康养相互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8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