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2022年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建设,奋力推动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4+4”现代产业新体系取得新突破,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发挥科技创新在打造创新引领之都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创建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构建环大学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新机制,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孵化和投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施创新型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0家。积极培养留住引进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
加快工业振兴步伐,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行动,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强化创新赋能、数字赋能、设计赋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壮大航空航天、机器人、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继续实施工业项目赋能提质三年攻坚战,强化龙头作用,带动本地配套,壮大产业链条,培育百亿级企业,重点建设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打造创意设计之都,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配套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设计企业,做优“设计+”产业链,探索“数字+创意”新模式,高质量推动全省创意设计核心区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培育时尚消费供给体系,营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建设东北亚消费中心城市。
坚持把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抢抓后冬奥时代机遇,突出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创意、装备等为重点的冰雪经济。突出湿地、森林、乡村特色,打造避暑康养度假胜地。办好国际冰雪节等活动和“哈马”等体育赛事,优化冰雪大世界景区,落实亚布力各项规划,推进中华巴洛克三期提档升级、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进一步提升世界冰雪文化体育旅游名城知名度。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建设数字政府,打造全国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制定完善生物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建设生物产业链聚集区,抢占生物经济竞争制高点。
增强区县经济支撑力。进一步完善区县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区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谋定位、强功能、优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作、集群发展新格局。以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强化产业链招商、板块招商,用好用活商协会、家乡人、专业团队等渠道,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6%以上。创新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开花结果。
(二)统筹“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实效。以打造现代农业之都为目标,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更大活力。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田长制和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以上。推广“企业+农户”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食用菌、畜禽产品产量,实现稳价保供。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防贫保险救助,深化脱贫群众产业和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庭院经济、乡村休闲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进场交易,让农民享有更多增值收益。以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方向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工业强县。积极发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业生产托管、数字生物技术等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物流快递、移动通信、供电供水等功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倡导健康文明习惯,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美丽村庄。
(三)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向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迈进。坚持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未来,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办事高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信息向统一平台对接整合,实现能联必联、应联尽联。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同一政务事项区县(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扩大同城办、一级办覆盖面。加快推动企业开办等“智能秒批”、毕业生落户等一件事集成办、临时身份证明等线上自助办,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所需。
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落实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提升“12345”热线服务质量,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推行信用承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抓好企业信用“承诺即修复”试点,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