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要求,推行市场主体成本“8降1升”举措,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构建“多规合一”系统,拓展区域评估范围3000亩以上,取消供能工程区划红线外各项收费,全力降低项目前期费用成本。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实用好政策性奖补资金,全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打造生态宜居优质环境,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吸引各方面要素向建平加快集聚。
(二)坚定不移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硬不轻软、求远不舍近,创新招商机制,整合现有招商队伍,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坚持深耕京津冀,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紧盯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谋划引进一批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年内引进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将2022年作为“高质量项目建设年”,实施一张清单管项目,一个专班盯项目,确保一切要素跑在开工前,重点推进瑞科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建慧投无机凝胶、正邦生态农业标准化养殖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紧盯国省政策走向,强化项目包装经费保障,努力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二牤牛河治理等项目获得上级资金支持。
——全力优化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新建道路6公里,实施公路港物流园、二类工业固体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切实增强整体服务功能。按照全市园区错位发展理念,重点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特色主题园区。加快可视化调度、全方位安防、一体化管理数字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和重点企业5G全覆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推进“2355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模式,全力保障监测对象不返贫。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新建黑水、小塘光伏发电产业项目,扩建深井、榆树林子温室暖棚,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增值增效。持续巩固扶贫产业,依托榆树林子番茄、深井草莓、小塘油瓜、黑水西瓜、昌隆和哈拉道口裸地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教育、卫健、民政、金融等行业部门作用,确保各类扶贫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持续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目标,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力构建老宽线特色农业经济带,以朱碌科为中心,辐射东部乡镇,种植有机、富硒、富锗杂粮110万亩。以榆树林子、沙海、小塘、深井、太平庄为重点,壮大温室大棚规模,以昌隆、黑水为重点,大力发展冷棚及裸地蔬菜,年内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全力推动畜牧业发展,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6个。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朱碌科、小塘、深井、万寿率先尝试集田园体验、现场加工、直播带货为一体的综合运营模式,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
——持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目标,做优做强怀志米业、王老汉米业、源丰杂粮等骨干企业,积极盘活建平绿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动聚康杂粮食品、安兴奶业、禹泽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支持华之源肉食品深加工项目尽快投产。紧盯科技型、高端型农事项目,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育,年内晋升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
(四)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不断提升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深入落实各类支持政策,着力破解用地、用工、融资难题,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大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完成“小升规”10家、“规升巨”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带土移植”项目各3项,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
——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紧扣四大产业集群和11条产业链,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围绕新材料、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材、种植产品精深加工等5条产业链,重点推进膨润土研发中心、亚奇食品杂粮加工等项目,努力把“原字号”由短拉长。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全力打造现代钢铁冶金原材料供应、机械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3条产业链,重点推进闽钢高端智能盘扣、依视康高科新仪器装备等项目,努力把“老字号”由硬变软。围绕新能源,全力打造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电子信息3条产业链,重点推进总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的中能建、华润电力等风电项目,努力把“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紧紧围绕“数字建平、智造强县”目标,实施以菲哲石油、慧营化工为代表的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改造15个,建设5G基站100座,引导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进“企业+应急+治理”数字管理系统建设,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工业经济“数字蝶变”。
——坚决落实“双控”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全面清理违规“两高”项目,积极引导鸿鑫节能、红山玉科技、瑞鑫新材料等企业节能降碳改造,促进能源高效节约利用。制定出台“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耗预算管理方案,实行能耗管理员制度,督促企业严控能耗总量,确保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