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民生增福祉,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实施一批高质量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健全完善就业、低保、安居、救助、养老五大保障体系。做优做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实现公共资源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全力打造和谐、平安太子河区,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和考察辽阳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全市“两城三区四基地”发展定位,以“三区一带”建设为抓手,强化“三优一新”战略举措,坚持抓重点、博亮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平衡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次前移的目标。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笃行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壮大经济实力
加快“三区一带”建设。推动开发区千山酒厂二期、合佳电力、大型货运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鑫宇实验室二期项目竣工投产。盘活开发区闲置资产,加大闲置厂房招商力度。实施开发区“公司+管委会”运营模式,深化与沈阳工业大学等院校、博仕科技公司对接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重点推进中试孵化基地建设。2022年,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前20名。到2025年,开发区培育孵化企业30家以上,培育创新平台5家以上,引进培育一流创新团队3个以上。全力推动站西商务区西站房、滨河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站西广场、研发街道路工程收尾工作,推进站西4#、7-4#地块挂牌出让。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地债等专项资金,实施铁西路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加大历史文物保护力度,主动融入秦汉历史文化元素,到2025年,基本建成太子河站西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国际货运办公楼综合改造,适时启动区“四大班子”办公地点搬迁。有效推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确保金中昌信二期项目建成投产,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和业态集聚,最终形成“原粮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产业链条。实施牧原生猪养殖二场、五场及华茂绿色种养二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带纳入全市太子河风光带规划,规划建设一批花海观光、民宿餐饮、健康养老等文旅康养项目。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瓦轴辽轴智能化改造、润迪环保传感器、施耐德博士智能升级改造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跟踪服务,全力推动汽车销售业稳定发展,保持汽车销售业在全市贡献率。快速推动三禾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深度开发“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休闲基地。
强化项目支撑带动。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6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严格落实“三位一体”项目包扶责任制,实行项目清单式管理。完善项目建设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百忙抽闲”“百事优先”“雷打不动”的“地区行业周调度、全区统筹双周调度”制度,健全重点项目办公室和9个工作专班职能,确保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复)工率实现30%,二季度实现60%,三季度实现80%,年底前力争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高效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用足开发区专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灵活开展以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中试基地招商,着力推进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制定闲置资产盘活政策,将招商引资指标落实到各乡镇街和各部门,形成全员招商、共同引资的良好局面。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参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全年签约项目26个以上,落地项目16个以上。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100%。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新增市场主体800家以上。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稳步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队伍。充分发挥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作用,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企业1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推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力争引进省内外高端科技人才5名。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力度在政策、融资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持续开展项目代帮办服务,实现代帮办范围拓展到工程项目审批主流程全部事项。坚定不移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办事难、不兑现承诺和“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努力营造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