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设美丽站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做好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确保国控站点数值符合国家管控指标要求。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加快河流“四乱”整治,改造提升利民河等6条河流生态景观。全面开展经营性用地土壤环境调查,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规范财政运行机制。以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为契机,推动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等计划。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管理业务培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强化国有资产和债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化财政制度体系。
(四)夯实产城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发展
推动营口人力资源服务数字产业园发展。围绕平台经济、网红经济、数字经济,推动营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实现新增入驻重点项目15家、服务招聘企业500家、举办招聘会1000场、全网解决就业3.3万人次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建设,升级新经济线上产业园,完成数字化产业园建设,与省相关部门对接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申报等接口,实现集群注册。完成“营小二”服务中台、“营掌柜”业务平台、大数据风控等系统的3.0版本迭代,打造人力资源数字产业基地。
推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增效。提升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品质,增强三大商圈人气,发展线上线下共融互通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推动中心街升级,形成文娱餐饮网红打卡地。依托现有的陶瓷、建材市场,深度培育连通东南沿海、辐射东北腹地的区域性建材集散地。提升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功能,依托营口自贸区、跨境电商物流等资源,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水平,积极吸引以阿里网信银行等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企业入驻。
推动核翼经济开发区突破发展。进一步完善核翼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规范管理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给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决断权、处置权。突出工业主战场地位,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围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5G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引进项目,定标前行,精耕细作,推进深圳优利麦克5G智能终端产业链等项目落地,快速融入营口市西部沿海经济带发展浪潮。
推动“三农”工作上新台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北四村”,宜城则城、宜农则农。结合造纸厂水库、大辽河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质量,让农村留得住人、留得住乡愁。创新农村治理模式,实施“道德银行”工程,促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五)坚定不移抓创城,形成文明城市创建新亮点
坚持对标对表。点对点,线对线,严格执行创城《评测体系》9个测评项目、72项测评内容、140条测评标准,进行指标细化,督导考核,全力整治城市“八乱”现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学习先进地区城市管理经验,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市景观名片,引导餐饮、酒店等服务类窗口提升服务水平和形象。
厚植文明理念。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宣传引导,深入践行“营口有礼”,涵养文明风尚。发挥网格员作用,建立文明宣传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营造文明氛围。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用榜样能量凝聚道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推进文明实践。
加速城市更新。高标准编制好城市更新规划,实现更新改造科学化、有序化。坚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科学合理运用金融政策杠杆,与国开行深入对接,推进一批城市更新PPP项目。坚持“整洁、有序、安全、智慧”八字方针,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对79条区管街巷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对63.5公里灰口燃气铸铁管线进行更换。实施通讯线缆落地工程,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南光小区组团、健康小区组团以及东新小区组团三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新模式。
(六)围绕补齐短板,推动民生保障新提升
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高度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全面提升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中心阵地作用,利用好核酸检测移动方舱实验室,提升自主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县区建设智慧教育。继续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巩固教学改革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投入2400万元完成青年小学教育集团主校区及南开分校、南开小学改扩建工程。总结“三段式”教学经验,扩大教育领先优势。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园丁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提高社区工作者工作水平。开展高质量就业行动,精准帮扶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书香站前”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做好退伍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实现新一轮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目标。持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建设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