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黑河奋力推动高质量振兴发展、实现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历次全会部署要求,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及市委历次全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扣黑河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优化供给、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设具有黑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五个黑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一)坚定不移打造向北开放战略平台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全国开放大局,积极申建黑河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好中俄商品集散地、加工贸易基地、服务贸易基地,当好对俄全方位合作主力军。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赋能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争取谋划生成创新成果30项以上。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加快跨境贸易撮合平台建设,谋划实施科创产业园、进出口加工产业园等融合产业项目,推动大黑河岛文旅综合体、汽车出口展示交易中心、境内外电子产品组装“双基地”等项目,持续办好以羽绒制品、电子产品、小家电等商品跨境展示为重点的“永不落幕”展会。
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能级。落实省委“双买双卖”经贸战略部署,内培外引做大做优贸易主体,稳定机电产品、乘用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扩大俄产特种气体、农林产品、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建设“黑河双子”“边互通”互贸交易服务平台和互市贸易二级市场,推动进口商品高效流通和加工。引入牵动性项目和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多仓联动”保税备货能力,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力争突破20亿元。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探索启动进境保税维修业务,创新推进新型易货贸易发展。做大口岸经济,推进对俄能源仓储周转中心等项目开工、东岱能源液化石油气和氦气进口等项目建成投产,申建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提升非电、非气贸易和本地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
加快跨境通道建设。协调俄方加快完成卡尼库尔干口岸建设,推动中俄跨江索道、黑河(步行)口岸建成投用,力争黑河南站中俄铁路换装场、中俄跨境物流枢纽、黑河瑷珲机场改扩建、龙镇至绥化铁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取得新进展,推进逊克口岸提标改造和边疆新港项目建设前期,谋划建设黑龙江铁路大桥。丰富保税物流业态,支持邮政集团恢复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黑河市国际邮路。建设智慧口岸、智慧边检、智慧海关,优化通关查验流程,开通TIR国际公路运输功能和无人驾驶通关模式,推动“铁公铁”“铁水铁”国际运输多式联运,打造高效便捷的进出境通道。
建设中俄人文交流示范区。创新办好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中俄国际冬季运动体育节、“双子同欢中国年”等活动。依托中俄城市地方合作平台、“两国五城”定期会晤机制,深化对俄多领域合作,为中俄地方交流提供更多成功范例。
(二)持续构建“335”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企业,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省市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交流,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落实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部署,年度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0项,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家。强化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支持14户企业申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指导红河谷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项目“三单合一”机制,推动五大连池市华亚“育繁推服”一体化等47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北安市天屿玉米浸泡液加工扩能等32个产业项目完工,加快国能风火储能源融合协同运营示范基地等项目前期。
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个、年度投资40亿元。开展工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实施工业领域技术改造项目20个、年度投资4亿元以上,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宝发煤矿、德朗福食品等企业入规,新增规上企业12户。
做优做强矿业经济。落实国家、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成三道湾子周边金矿资源潜力评价,积极争取金、铜等战略性矿产探矿权区块招拍挂出让。加快煤矿复工复产和四季屯煤矿、三吉屯煤矿项目前期,推进多宝山生态矿产(冶炼)园区、翠宏山铁多金属矿生态产业园建设,力争铜山矿采矿工程建成投产,积极招引贵重金属冶炼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统筹绿色能源资源开发。建立清洁能源市级统筹开发机制,推进逊克县宝山重电风电平价上网、中能建爱辉一期风电等项目建成并网,中广核五大连池二期风电、孙吴吉电旭蓝风电等项目开工,加快嫩江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算电融合”发展,加快瑷珲先进计算中心5000P智算项目前期,积极融入全省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寒区测试产业。推动爱辉区四季低温测试场及配套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投用、红河谷嫩江尼尔基水库测试基地开展飞行汽车试验,完成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寒地)年度建设任务,引导企业参与寒区测试标准制定,探索试飞、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多领域高寒试验。办好第四届寒区试车节,探索新车首发、驾驶体验、汽车赛事等“试车+”新兴业态。
加快发展低空经济。谋划开通嫩江市至周边机场3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10条嫩江市域内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争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北安国家通用航空农林植保装备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推动“低空+”应用新场景落地。
(三)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化“五良”融合,对标农垦推广应用增产技术模式,加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集成试点市建设,大垄密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全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15亿斤。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落实黑土保护示范区面积800万亩,推进161万亩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秋整地面积120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深化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建设,提升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化水平,推动北安市与融通公司共建大豆种业运营和农副产品检测项目,深化对俄大豆育种合作,确保良种基地面积达300万亩、产量达42万吨以上。
统筹“四个农业”发展。持续抓好智慧农业试点县建设,力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0个。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到850万亩。加快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行动,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精心培育“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提升“黑河大豆”等地理标志市场占有率和溢价能力,力争10户企业、20种产品授权使用“黑土优品”品牌。
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高端肉牛“百千工程”和奶业振兴计划,稳定生猪生产能力,推进大鹅全产业链发展,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开展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出台寒地棚室设施农业扶持政策,设施农业面积达5200亩以上。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0.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1万吨,推进浔然谷冷水鱼加工项目,实现冷水鱼加工产业破题。开展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力争年产值突破10亿元、规模增长20%。推进桦树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开发,壮大森林绿色食品和特色种苗产业,争取省级及以上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家、千万级企业达到3家,10种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林草产值增长6%以上。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申建嫩江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中国(北安)农产品生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旺嘉食品大豆精深加工二期、瑷之桦生物科技桦树汁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推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围绕“兴产业、强企业、壮财源、惠民生”,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大设备更新,深化与农垦、森工、融通公司区域一体化发展,培育大豆食品加工、矿产开发、乳肉制品和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确保嫩江市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其他县(市)实现晋位提升。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完善上马厂、西沟村汽车小镇服务功能,提升多宝山镇铜业产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多产业强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进中国健康好乡村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丰富乡村文旅业态。发挥省级宜居宜业精品村和示范村作用,带动全市567个村全面创建、一体提升,新建省级“龙江民居”试点村2个,新建户厕2000户,村庄清洁率保持在95%以上。
(四)多措并举促消费扩投资。紧密对接市场和群众需求,着力激发潜在消费活力,扩大高效益投资领域,推动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器。
全面激活释放消费潜力。落实国家和省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等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高质量推进新一轮“两新”行动,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券发放力度,稳住大宗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培育“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打造特色街区、展销平台、商业综合体、早市夜市和直播基地,扶持“小店经济”,丰富步行街业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中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健康、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店、首展等首发经济,打造城市消费新热点新亮点。申建国家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依托数据赋能打通物流堵点,谋划争取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铁路物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数智化、绿色化、标准化项目。
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影响力。以争创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为抓手,策划实施中俄跨境等50项文旅活动,深度开发特色跨境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模式。落实省冬夏旅游两个“百日行动”部署,升级改造省政府旧址等景区景点消费业态,开发卧牛湖景区周边旅游资源,推出寒区试驾、两极穿越、极境探秘等创意文旅线路和产品,谋划朝阳山抗联遗址—孙吴胜山要塞、北安庆华军工遗址馆等精品红色研学游线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化旅游新场景。做大做强康养产业和银发经济,支持一龄集团等企业发展,依托黑河市中医医院、爱辉区新生中医药健康小镇,推出医养康旅融合产品,打造“中医药+康养文旅”新业态。发展特色冰雪旅游,出台冰雪旅游“引客入市”奖励办法,加快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辅助区建设,完善胜山要塞越野滑雪训练基地设施,策划“逊克雾凇冰雪季”“五大连池冰火欢乐季”系列冰雪活动,办好上元节、冬捕节等节庆活动,燃动特色冰雪经济发展新引擎。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年度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60个、计划投资141亿元,打好开春即开工、夏季大会战、秋季保竣工、冬季抓储备重点项目建设“四季战”,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5%以上。启动建设小流域提质增效、侵蚀沟治理、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主要支流治理等6类14项水利项目,推进黑河至乌伊岭沿边铁路前期,加快省道S214北安段升级改造、G331边防路逊孙界至黑河段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已开工的18个供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新建供电工程项目14个。落实“信号升格”专项行动部署,推动37个4G/5G通信基站建设。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从全市产业布局着眼,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规划跟着发展走、产业跟着规划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优化完善“四个清单”,发挥招商图谱作用,做好依托新能源等资源换产业、发挥跨境金融结算便利优势引企业“两篇文章”,开展大员招商、登门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确保落地入统项目个数增长20%以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满园工程”,提升园区承载力。
(五)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生态底色。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起底、把握重点、巩固成效。实施“共守蔚蓝”“水清见底”“地净如新”行动,加强“五源共治”,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深化入河排污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生活污水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管控和自然保护地专项监督,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确保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达到省定任务目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持续加强河湖库“清四乱”,实施48条河流健康评价,完成6处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加快黑龙江爱辉区段等省级五星级幸福河湖创建,推动象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尽快实施,携手俄方开展界江联防联控。全力打造林长制北方样板市,加强智慧林草建设,常态化开展林草湿综合监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造林和补植面积2.75万亩。深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完成300公顷治理目标,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生态、智慧和谐现代矿山。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打造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力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3.02%。持续推进CCER林业碳汇、爱辉区地方碳票和省级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交易,最大程度实现林草碳汇价值。
(六)加快打造宜居宜业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着力做精设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强化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坚持以更高标准规划城市。优化市域发展布局,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际,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有序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各行业专项规划,加快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坚持以更高标准建设城市。启动大黑河岛污水收集系统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排水管网40公里、改造供热管网5.1公里,谋划市城区兴林街公园路雨污分流改造、黑河市排水设施建设、城市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等项目,科学统筹全市充电设施布局,打造韧性城市。全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升级改造孙吴县文化广场,改造老旧小区5个、惠及群众6000人。打通市城区中央街“断头路”,完成北安市友谊街建设,实施逊克县国防街东段畅通工程,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推动城镇燃气管理规范化建设,新建中压管网10公里、庭院管网5公里,惠及居民6000户。申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家门口”服务。
坚持以更高标准管理城市。强化市容市貌环境整治,逐步在撤桶并点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分类箱,开展建筑垃圾非正规点位治理。巩固城市绿地管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开展街路绿化全面普查,新增绿地2000平方米。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落实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收储和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专项购房补贴政策,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深入开展物业管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提高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构建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物业行业监管制度。
(七)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改革举措,激发增强社会活力。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力度,完善国资国企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提升国企创新发展能力、滚动发展水平。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和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强新时代黑河民营企业家培养,开展服务民营企业大走访和融资服务攻坚行动,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再实施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实国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措施和零基预算、消费税等重点改革任务,壮大财政实力。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加强社有企业和基层组织建设,打牢为农服务基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巩固提升自贸片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成果,组建市场化招商公司,推进自贸片区全国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加快五大连池风景区改革进程,完成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
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加速释放市场潜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确保政务云资源、智慧服务大厅等服务安全运营。持续推进省“基层减负一件事”“信用代证一件事”等重点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有效落实并广泛应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支持边境贸易、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发展,优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统筹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抓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嫩江改革试点,继续推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探索小班化教学和中考改革,深入实施安吉游戏、幼小科学衔接等改革实践。推动“三明医改”模式落地实施,加快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北安市、嫩江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级试点地区和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试点医院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选取一个试点县整县推进。同时,坚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发展相结合,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持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只增不减,继续推出一批可感可及的利民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着力稳就业促创业。深入实施“就业政策精准赋能、重点群体精准帮扶、职业培训精准供给、就业服务精准增效”四个就业支持计划,加大创业孵化基地、陪跑空间建设和服务力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打造义务教育教联体与农村义务教育联盟,推动黑河市第四中学、北安市第八中学项目建设,完成孙吴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国家评估认定。推进县域高中托管帮扶,培育省级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项目校3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在96%以上。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嫩江市职教中心综合高中试点、自贸片区跨境电子商务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推进边境城市职业院校建设,支持黑河学院筹建汽车现代产业学院。
深化健康黑河建设。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等专项行动,推进黑河市中心血站异地新建、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加快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程,争取县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覆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做好社保参保扩面,设立工伤保险定点康复协议机构,开发“社保服务智享畅联”平台模块。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优化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帮扶措施,探索推进城乡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做实“一老一小”服务。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统筹规划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以上。将爱辉区婴幼儿托育中心打造成全省具有示范性的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
丰富高品质文化体育供给。完成中俄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建设,推进市本级、五大连池市和逊克县档案馆提标建设,办好群众性品牌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做好老区、侨务、仲裁、公积金、妇女儿童、防震防灾减灾等工作。
(九)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黑河。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十四五”规划攻坚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围绕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完善全市安全防范联合调度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能力。全力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战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积极有效应对各类极端灾害性天气,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监管,确保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法定债务按期化解到位,力争90%以上县(市、区)和平台公司隐性债务实现“双清零”。强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加快不良资产清收进度,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防范打击力度,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做好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排查,保交房项目交付率和预售资金监管率均达100%。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推动信访积案应解尽解,新增问题动态清零。全面推进基层网格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上线应用“智慧仲裁庭审系统模块”,探索设立开通线上调解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公安侦查中心、反恐情报中心等项目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服务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进平安边境建设,做好涉外法律服务,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岗位、不负人民。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倍加珍惜全市人民的信任重托,提升思考力、执行力、攻坚力、协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把政治坚定作为第一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用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之本。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时时处处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根本目的、根本立场,广泛听取民情民意,全心全意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要事、事关群众冷暖疾苦的急事难事,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群众检验的实绩政绩,用实干担当托起暖暖的民生福祉、换来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认真做好“八五”普法验收,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切实强化审计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履职之要。倡导“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锤炼“三实”作风,让抓落实、重实效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提振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精气神,勇于在全国全省争位次、创品牌,推动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惩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自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黑河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