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11日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崔秀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推进昂昂溪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部署要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同心毕力,负重前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昂昂溪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保经济、稳预期、促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坚持“两园一带两中心”发展战略不动摇,深挖发展潜力,有力有序调度,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预计2024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67亿元,同比增长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7亿元,同比增长37%;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8.23亿元,同比增长186.66%;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350.9万元,同比增长4.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7.07亿元,同比增长23.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64亿元,同比增长10.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70万元,同比增长1.4%。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强产业、拼项目、抓招商,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生物经济集群发展。聚焦加快生物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初步构建了以龙江阜丰为龙头,以齐泰动保、佳益康生物为两翼,以君聚生物、鹏博饲料、六和威望、大北农为协同的产业格局。全区规模以上生物企业达到8户,占全区规上企业的40%,预计可实现产值73.7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4.8%。龙江阜丰年产赖氨酸33万吨、苏氨酸12万吨、葡萄糖61万吨,分别增长6.4%、50%、3.3%;实现产值70.4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39%;实现全口径税收2亿元,同比增长135%;列入省级重点的4万吨玉米浆蛋白饲料项目已建成投产,氨基酸发酵培养基技术提升项目全面建成。化工产业蓄势待发。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应急专家组复核,保留C级园区资质,为晋升D级园区奠定了基础。昊华化工年产烧碱22.43万吨、聚氯乙烯16.35万吨,实现产值14.2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42%;75蒸吨锅炉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基本完成。茂尔农业实现产值4.59亿元,年产10万吨氯化铵项目开工建设。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年推进重点产业项目23个,同比增长43.75%;新开工产业项目15个,同比增长87.5%。亿杰公司万头高端肉牛养殖园区项目完成20栋牛舍钢结构建设。高为机械制造技术提升项目完成厂房改造,全面启动设备核心零件生产。北赢物流煤炭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进入配套设备采购阶段。宏绿食品自热式方便米、配菜包车间二期建设及年产7500吨肉制品加工车间项目已经完成整体钢结构建设。盘活原有闲置资产,宜顺和烤肉供应链项目、菲格瑞斯1.6兆瓦光伏发电和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包联企业取得实绩。全区各级干部包联企业232户、项目26个,企业诉求全部解决到位。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新增龙溪肥业、泰奕米业2户规上企业。开展工业领域主要设备更新需求调研,为龙江阜丰成功申报524万元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昊华化工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龙江阜丰纳入省重点培育智能工厂库管理,昊华化工、北方水泥入选全省效能“领跑者”名录,龙江阜丰锅炉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北方水泥余热回收项目荣获省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奖励。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延伸重点产业链条招商、发挥重要资源优势招商,外出招商43人次,接待客商考察69次,先后洽谈各类项目33个,签约8个,签约总额29.55亿元,同比增长138.3%。
一年来,我们久久为功挖潜能、激活力、促开放,融入“双循环”格局迈出新步伐。“两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铁路货运优势,启动进口钾肥常态化运行物流通道,全省首列中欧钾肥班列运抵我区。三间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中心持续进行了多功能探索,进口西班牙肉产品25吨。三间房铁路年货物周转量达到3.75亿吨。助推北赢煤炭物流中心成功申办海关保税仓库资质审批手续,成为全省西部对俄贸易中心和煤炭能源集散中心。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龙江阜丰70%的苏氨酸、60%的氨基酸产品实现出口,外贸额达27亿元。诚鹤畜产、茂尔农业、北赢物流等对外贸易量不断增长,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对内贸易增速明显。建设宜顺和肉类公司、牧小佳肉类加工厂2家电商基地,恒溪米业、鑫广达米业等企业线上销售大米2.1万吨。圆通、中通、极兔等寄递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年寄递量达32.45万件。由米由家、粮心生态等电商企业销售额持续增长。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固成果、守底线、抓振兴,“三农”工作取得新成就。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16万亩,同比增长3.3%,其中大豆5.8万亩,同比增长5.9%。粮食产量预计达到2.69亿斤,同比增长8.03%。出栏和牛2800头、生猪3.44万头,分别增长26.5%、0.47%;实现畜牧业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7%。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署科技合作和科技人才培养协议,建设795亩黑土地保护利用基地。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服务,新增绿色大米企业1家、绿标4个,新增绿色认证面积6000亩、有机认证面积1000亩。规范开展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新增家庭农场40家,推荐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引进投资5亿元的亿杰农业和牛养殖园项目,畜牧业养殖结构不断优化。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17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田园综合体三期项目建成18栋高标保温四季生产大棚,栽植美早、萨米脱、美国红等樱桃树2500余棵。深入开展“三资”治理。清查“三资”领域问题38个,追缴资金61.76万元。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全年成交业务53笔,涉及面积3.3万亩,交易金额341.33万元。新增地源收费面积11.89万亩。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实施大昂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改善灌溉面积3.17万亩、排涝面积6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40万立方米。建设农村供水工程项目,解决了5个村2000余户供水问题。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1年度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入账划拨,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创新推广农田“分户电卡取水”新模式,经验成果得到市级肯定。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抓机遇、争政策、拓思路,文旅事业取得新突破。农业+旅游集点成线。探索农趣体验、美景美食、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模式,推出休闲游、采摘游、露营游等近郊旅游线路,黎光樱桃、小柿子采摘,头站古驿篝火节,衙门水麦野奢露营基地、崔门野行露营基地等旅游业态特色初显。文化+旅游集链成群。创新“文物+旅游”保护性开发模式,民福集团无偿投资700万元修缮党团组织诞生地旧址,完成东省特区第五中学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实施罗西亚大街沿街文物建筑的水、电、暖等设施改造,完成现代建筑外立面及内部陈设仿俄改建,启动停车场建设和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品牌+旅游集优成势。成功协办第六届黑龙江省旅发大会,水师温泉点位获得省市高度肯定。《中国文化报》《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省电视台法制频道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罗西亚大街和水师温泉景区。微电影《罗西亚之恋》、专题片《欢迎来到昂昂溪》、短视频《红色五中》等原创文艺作品网络总播放量超50万次。水师温泉获评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罗西亚大街、水师温泉IP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倍受好评。2024年,全区旅游接待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
一年来,我们全心全意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民生事业得到新提升。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9个,同比增长50%。完成雨污管网分流和污水泵站改造,新建雨水管网6.75公里、污水管网5.56公里。实施市政道路修复工程,完成路灯、绿化带、道路标识标线等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沿江委103户棚改回迁补偿工作。对11栋老旧小区楼本体进行改造,惠及群众539户。完成昂霍公路至前五家子屯2.5公里通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维修齐杜公路小阿拉街村至大阿拉街村5公里损毁路段。城市管理精准精细。落实“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依法清理占道经营点位320余个,规范店外摆放490余处。建设3.8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临时转运调配场,对全区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存放。出动环卫工人1.55万人次、作业车辆1300台次,细化清理城区各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及时清理、转运处理城乡垃圾1.6万吨。供暖质量不断提高。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对供热二级管网、换热器、循环泵等进行养护和检修,完成城区内8栋老旧小区分户改造,增设200套室温采集器,实时监测居民室内温度。物业管理持续规范。制定“一小区一策”工作方案,58栋无物业服务单散楼全部成立业主委员会。对城区内14个住宅小区物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依规重新选聘物业企业,12个小区完成选聘工作。畅通物业问题反映渠道,成立红色物业示范点,设立物业服务纠纷调解室和调处中心,以“接单”方式收集、梳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年滚动销号325件,群众满意率达100%。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加大师德师风检查力度,明确教师管理职责和红线。推进“125”高效课堂、“四步两贯通”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护校安园”、毒品预防教育等活动,实现依法治教。进行“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检查25次,梳理问题37个并全部整改到位。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区人民医院、新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施远程会诊合作医疗。建立13个名医工作室,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组建30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群众3.68万人。设立龙江阜丰内科诊所,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新增托育位180个,每千人托育位达4.97个。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城镇就业691人,失业再就业570人。举办就业创业招聘会3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为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00余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449万元。
一年来,我们殚精竭虑治隐患、防风险、保安全,综合环境建设呈现新常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照“六最”要求,全面开展“四级五十同”标准化梳理,全区1249项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中的1034项实现全程网办,全程网办率达82.8%;1130项实现马上办,即办比率达90.5%。省级规定的高频事项“0跑动”比率达93.24%。充分发挥“好差评”评价体系功能,建立“差评”处理反馈机制和台账整改制度,引导办事主体进行满意度评价,全年评价2.96万人次,满意度达到100%。落实惠企政策,为18家企业发放“双稳基金”贷款918万元、融资贷款5536万元。及时开展拖欠中小微企业服务类、工程类、货物类账款申报工作,全区梳理申报账款3.07亿元。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累计实施4431户农村地区热源改造、1568户农村房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超额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三年任务,居全市前列。围绕“三化”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8.5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综合还田率达到61%。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垃圾处理,累计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24万立方米,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9.58吨。强化畜禽粪污治理,累计建设村级集中储粪棚20个,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5%。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815次,““十四五”国控断面”优良水体均达到III类水体。深入开展“清河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45处。发展环境安全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累计检查企业410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933项;悬挂安全公示牌1894块,覆盖率达100%;应用“数智安监”系统发现并整改生产经营单位问题隐患168个。开展食品行业全过程、全方位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录入企业551户;打造“明厨亮灶”餐饮单位111户。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检查车辆400余台套,粘贴反光贴8600余条。严打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破获电信诈骗类案件2起。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开展信访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妥善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信访问题。
一年来,我们锲而不舍压责任、提能力、转作风,政府履职展现新作为。加强政治建设。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区政府党组会议落实“第一议题”12次,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10次,“三重一大”事项全部经集体决策。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务实作风,就经济运行、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等开展调研,解决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坚持为民作风,2024年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坚持勤俭作风,落实“三保”要求,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严把支出关口,集中有限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两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累计向上争取教育文化、农田水利、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城镇建设等各类转移支付资金2.48亿元。加强法治建设。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保留有效规范性文件7件,废止涉企政策性文件14件。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件、政协委员提案61件,满意度达到100%。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动“三资”“校园餐”“殡葬”等领域突出问题对标整改、闭环销号。
同时,“八五”普法、退役军人、青年发展、审计、统计、供销、外事、妇女、儿童、武装等工作均取得扎实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每一道难题的破解,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引领的结果,都是中央和省市正确领导、科学部署的结果,都是区委精准定向、统揽全局的结果,都是区人大、区政协认真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精诚团结、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昂昂溪发展建设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薄弱,支撑发展作用不强;城市功能亟需优化,民生改善任务繁重;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保障能力有待增强;一些干部还存在解放思想口号化、统筹协调碎片化、落实工作浅表化问题,担当意识、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还需提升。针对这些短板弱项,我们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全面整改提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政府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