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注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转变,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监督效果,确保水利行业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3.5 总体思路
潜山市“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水利工程补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基调,针对河湖水系特点、水利改革发展存在问题及需求,规划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配置与城乡供水保障工程、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治理工程等,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和加强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潜山市水利现代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3.6 工程布局
结合“十三五”建设成果,本次“十四五”建设主要包括七大布局,分别为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配置与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城乡活水工程、灌区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与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水利改革与管理七大布局。
(1)防洪减灾工程
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防洪排涝补短板工程,对尚未完成治理的大沙河、牌楼河等河道堤防继续进行加固,全市主要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以上;推进高铁新区、城南新区排涝工程,完成油坝乡同合圩等圩畈区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全面提高城市和圩区排涝能力;继续推进汪岭、金冲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工程。
(2)水资源配置与城乡供水保障工程
继续实施城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潜水、皖水等取水口整合迁建,对城乡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加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护,全面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保证率。
(3)城乡活水工程
开展潜山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水美乡村建设。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综合治理,改善乡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河湖内在品质,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4)灌区治理工程
实施灌区治理工程,积极配合安庆市建设下浒山水库灌区,对五丰河、粮川闸、乌石堰等中型灌区继续实施节水配套和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重点在源潭、余井、梅城、油坝、王河、黄铺、黄泥等片区打造四个“粮仓”。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
(5)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工程
开展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对五庙红光河、官庄戈元河等进行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7平方公里。实施水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城市中心区雪湖片水系综合治理,在皖水、大沙河等河流实施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6)水利信息化建设
提升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等水文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水库安全运行监测、水闸安全运行监测、工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组成的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基本实现水利专网大容量、广覆盖、高安全,完善高清视频会议及集中监控设施。
(7)水利改革与管理
深化基层水利管理改革,保障河流、水库、泵站、灌区等水利工程发挥长期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执法网络,优化执法队伍结构,提高执法人员能力。
3.7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水旱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防洪突出薄弱环节全面解决,河道堤防达标率明显提高,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洪水干旱监测预警调度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明显优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基本建立;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水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规划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配置与城乡供水保障工程、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步伐打下基础。
防洪减灾工程。到2025年,全面建成下浒山水库灌区,进一步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实施山丘区的山洪沟治理;启动重点涝区综合治理,清淤整治撇洪沟、排水沟,更新改造排涝泵站。基本实现内河堤防达标建设,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规定,潜水、皖水、大沙河、长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梅河、牌楼河、鲁坦河、茅岭河、黑河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其他支流堤防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潜山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万亩以上圩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其它圩口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重要集镇防洪标准达20~3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水库和水闸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完善市级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洪灾损失率继续降低,力争控制在0.7%以下。一般干旱年份全市生产、生活用水不受影响,生态用水基本有保障,特殊干旱年份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保障重点工业用水。居民生活及主要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农业灌溉保证率丘陵山区75%、其他区域达85%以上。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均小于0.6%。
水资源配置与城乡供水保障工程。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全面改善,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首先,优化水资源配置。一是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节水灌溉,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55。二是工业节水减排,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工艺、技术改造,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三是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完善节水制度,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城镇节水改造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生活节水,加快城乡生活供水设施、配套管网及生活用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推动用水计量收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其次,全面推进水源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推进雨洪资源利用,新增供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使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保障城乡饮水质量和供水安全,实现农村自来水最大化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优化调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市给定的指标以内,基本实现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5%、20%。城市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努力做好集镇的水源保障,使乡镇的集中区生活用水的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直接在江河湖泊取水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办证率达100%,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60%。